第9章 第三方(2/3)
不密则败,或许他不该将甄宓的梦告诉韩珩,搞得韩珩现在有点迫不及待了,居然想接受孔融抛过来的诱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什么周文王、周武王,事情到了这一步,是天子能决定的事么?
要我出面,做天子的棋子,真亏他想得出来。
说到底,就是一群书生啊。
你们连曹操都搞不定,还想和四世三公的袁氏掰手腕,斗权谋?
信了你们,我就是伯邑考了。
袁熙再一次感慨无人可用。
幽州人的行动能力很强,权谋能力不够,思维简单直接。
他自认平庸,比不上长兄袁谭,更比不上荀氏兄弟那样的奇才,也能一眼看出孔融的心思,韩珩却看不出来。
看来还得我亲自出马。
袁熙反复权衡了一番,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
将来父亲袁绍问起,他也好解释,不至于让袁绍生疑。
袁熙回到后院,让甄宓出面,准备一席酒宴,他要以私人身份宴请孔融。
甄宓虽然不解,却还是照吩咐去办。
也不用她亲自动手,带来的奴婢不少,安排一下就行了。
她要做的,就是盛装出席,以女主人的身份和孔融见面,然后邀请孔融留在幽州,开馆授徒。
孔融这人一身毛病,嘴还特别臭,但有一点人所共知,学问好。
作为圣人之后,他的学问精纯,而且有志于此。
在青州时,既然黄巾围城,他还是讲授不辍。
袁熙希望他能留在幽州,教授幽州的年轻人,培养一些人才。
安排好之后,袁熙命人去驿馆,请孔融赴宴。
因为是家宴,所以只请孔融一人,随从留在驿馆里,自有款待。
孔融是有心人,收到邀请后,立刻明白了袁熙的意思,一口答应。
当天下午,天还没黑,孔融就来了,单车而行,不带侍从,当然也不带身为汉使必备的节。
袁熙将孔融迎入后宅,甄宓出来见了礼,就退入内室,留下袁熙与孔融一对一。
“现在,你可以说一说许县的情况了。
”
“现在不说许县了,要说甄城。
”孔融苦笑道。
“迁都了?”
“冀州人不愿意让颍川成为京畿,本想将天子迁到魏县,汝颍人不同意,最后反复较量,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迁到了鄄城。
”孔融一声叹息。
“堂堂天子,被人像玩偶似的迁来迁去,体面无存,体面无存啊。
”
“朝廷还有体面吗?”袁熙半开玩笑的说道:“朝廷的体面,在河东时就丢光了。
现在谈体面,是不是有些晚了?”
孔融抬起头,打量着袁熙,神情惊愕。
“你对朝廷也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吗?”
袁熙低着头,沉默了片刻,缓缓抬起头,迎着孔融愤怒而失望的目光。
“孔文举,当初太学生诣阙上书的时候,你有没有参加?”
孔融愣了一下,摇摇头,却没再说什么。
他明白袁熙的意思,朝廷失去威信,不是始于州郡,而是始于太学。
包括几次党锢事件,最初的起因也是因为读书人意气用事,互相看不起,最后越闹越大。
本朝以儒学治国,儒生就是人心所在,结果儒生自己毁了根本。
有朝廷的时候,他们觉得朝廷远贤能,亲小人,破口大骂。
现在朝廷没了,他们连骂都没地方骂。
“你和韩子佩说的话,我知道了。
在我回复你之前,我想请你为韩子佩做个评价。
”
孔融撇了撇嘴,不假思索。
“他也配?”
“他是我的别驾,如果都不配请你孔文举做个评价,幽州还有你看得上的人吗?”
“没有。
”孔融想了想,又道:“田畴勉强算半个吧。
”
“所以你看,幽州没有人才,我就算想有所作为,又能如何?”
孔融倒吸一口冷气,再次看向袁熙。
“小子,你在这儿等我呢?”
“不是我等你,而是事实。
”袁熙从容说道:“幽州胡汉杂居,户口既少,教化亦不足,向来不为朝廷重视。
如今天下大乱,汉道沦丧,你们想起幽州了,是不是有点迟了?”
孔融抚着胡须,沉吟良久,无奈的点点头。
“的确如此。
只是事已至此,总不能坐以待毙。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圣人教诲,我身为圣人后裔,焉敢不从?纵使身死,也当留下侠骨香,青史着名。
”
“你这么说,真能这么做吗?”
孔融翻了个白眼。
“小子,你这是说我能言而不能行么?”
“岂敢。
”袁熙嘿嘿一笑,拱手施礼。
“我眼下就有一件事,想拜托孔公,还望孔公不要推辞。
”
孔融心中又泛起了希望。
“什么事?”
“幽州胡汉杂居,更需教化。
我想请孔公留在幽州,开馆授徒,教育人才。
田畴劝降鲜于辅若能成功,我打算就让他们派遣子弟入学,就学于孔公。
我想,这对鲜于辅等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条件。
”
孔融眉头微皱,打量着袁熙,一时搞不清袁熙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