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向曹操学习(2/3)
变,事发突然,连曹操本人都没有防备,曹丕却能及时脱身,多少有些可疑。
更让人不爽的是,他身为人子,不担心父亲曹操。
身为人弟,不关心兄长曹昂。
一心只顾着自己逃跑,实在令人齿冷。
最喜欢的长子曹昂死了,不喜欢的曹丕却成了第一继承人,曹操心里肯定不舒服的。
但相比于曹操父子之间的嫌隙,袁熙更关心曹操指挥作战的细节。
他尽可能在脑海中还原当时的形势,将自己代入其中,揣摩曹操的心思,从中学习曹操的用兵方法。
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安排呢?
袁熙有一些心得,但疑惑更多。
郭烈虽然是曹操亲卫,毕竟是武士,对谋略一窍不通。
如果能向当时随军作战的荀攸请教一番,或许收获更多。
一想到荀攸,袁熙不禁嘴角上扬。
如果孔融所言属实,那荀攸迟早也是自己的人。
想到孔融,袁熙来了兴趣,决定去拜访一下孔融。
孔融留在涿郡大半个月了,夸他的人不少,袁熙还没去表示感谢。
——
来到隔壁的郡学,还没进门,就听到几个参差不齐的声音正在背书。
稍微听了几句,就知道是《论语》,而且是《鲁论》。
袁熙进了门,一眼看到孔融坐在堂上,正伏在案上打盹。
七八个小孩子坐在一旁,正仰着脖子,大声诵读,神情专注中带着一丝不安。
有人听到脚步声,看到袁熙进来,顿时大惊失色,声音更响了。
袁熙一眼看出,声音最大的那个就是焦触的儿子焦良,今年才十三岁,却好勇斗狠,名头很响。
没想到在孔融面前,这小子居然这么乖巧。
孔融听到声音变大,直起了身,眼睛还没睁开,就拿起了案上的戒尺,正在喝斥,抬头看到袁熙,不禁一愣。
“使君什么时候来的?”
“刚到。
”袁熙笑笑,在孔融对面坐下。
“孔公好清闲,教人读书都教得睡着了。
”
“读几句《论语》,有什么好在意的,我睡着了都知道他们对错。
”孔融挥挥手。
“你们都下去吧,我和使君有事要谈。
”
几个小子喜形于色,向孔融、袁熙行了礼,互相招呼着,下堂去了。
焦良是其中最大的,礼节却最是周到,看得袁熙一愣。
“教得不错啊。
”袁熙笑道。
“还行吧,虽然顽劣了些,却还懂得尊师重道。
”孔融漫不经心地说道:“你留我在这儿,就教这么几个顽童,是不是太敷衍了?”
“不止他们,将来会更多的。
”
“你自己不学?”孔融打量着袁熙,满脸不屑。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也就是启蒙而已,经学几乎是一窍不通。
”
“有空自来向孔公求教,不过眼下却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和孔公商量。
”
“什么事?”
“我打算进兵辽东,平定公孙度,但既无兵,又无将,更无钱粮,朝廷能不能想点办法?”
孔融哼了一声。
“没有钱粮,去向大将军讨要。
朝廷如果有钱有粮,还会落到寄人篱下的地步?至于人么,我倒是可以推荐几个,就看你敢不敢用。
”
“朝廷是没有钱粮,但支持朝廷的人也没有?”
“就算他们有,也不及中山甄氏一毛。
你放着巨商的钱不用,却要朝廷出钱,莫不是故意推脱?”孔融沉下了脸,很不高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留在这里也就没意思了。
”
“中山甄氏有钱,但那是中山甄氏的钱,他们又不支持朝廷,也没兴趣跟着朝廷去辽东。
你们忠于汉室,想去辽东延续汉家天命,总不能一点付出也不肯吧?”
袁熙嘿嘿笑了两声,扶案欲起。
“如果你们这么想,那我也不留你了,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恕不远送。
”
孔融盯着袁熙看了又看,忍不住笑骂道:“都说你竖子忠厚,依我看,也是个大奸似忠。
行吧,我给天子写书信,看他能不能筹点钱。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朝廷能筹集的钱有限,你别指望太多。
”
“多少是个心意。
”袁熙重新入座。
“你刚才说可以推荐几个人,都有谁?”
“乐安国渊,北海邴原、管宁,平原王烈。
”
袁熙心头一动,这几个人,他都知道,是青州的名士。
他们如果肯来,的确能起一定的作用。
“他们在哪儿?”
“辽东。
”
“……”袁熙瞪起眼睛,想骂人。
“你不要瞪我。
他们虽然在辽东,却随时可以来。
”孔融抚着胡须,从容不迫。
“他们都是青州义士,义之所在,万里不辞。
”
“那你给他们写信。
”
“好。
”孔融一口答应,随即又道:“不过,你眼下最需要的,应该是将才,所以我再推荐一个人。
只是他能不能来,我就没把握了。
”
“谁?”
“太史慈,他在江东,原本是为孙策效力。
眼下孙策阵亡了,能不能与孙权投契,却不好说。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熙摆摆手。
“试试吧,能来更好,实在不来,也不勉强。
”
孔融没说什么,伸手去取案上的笔砚。
袁熙见状,乖巧的取过砚盒,又取过铜砚滴,像砚中滴了几滴水,取过一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