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寸头少年和他的城池(1/3)
五年级住校的尾巴刚甩掉,吴迪就被推向了更广阔的镇初中。
校门比小学气派不少,红砖墙围起几栋三四层高的教学楼,操场也大了许多。
初一这年,吴迪的落脚点是姑奶奶家。
姑奶奶是爷爷最小的妹妹,家在镇子西头,几间瓦房带个小院。
爷爷送吴迪过去那天,姑奶奶早早等在门口,一见他们,脸上就堆满了笑:“哎哟,迪娃子来啦!快进屋快进屋!路上累坏了吧?”她亲热地拉着吴迪的手,又对爷爷说:“哥,你也真是,这么远走着来,咋不捎个信儿我去接接?”
“接啥接,腿脚还利索着呢。
”爷爷把肩上扛着的、装被褥的化肥袋子卸下来,抹了把汗,“迪娃子就麻烦你照应了,这孩子老实,不惹事。
”
“瞧你说的,自家侄孙子,有啥麻烦不麻烦的!”姑奶奶嗔怪道,转头朝屋里喊:“小军!小海!快出来,吴迪来了!”
门帘一掀,钻出两个半大小子。
大点的叫小军,比吴迪高一届,小点的叫小海,和吴迪同岁,按辈分来说吴迪都得叫一声叔,但是因为年纪差不多,所以大家平时都是直接叫名字。
两人好奇地打量着吴迪,小海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吴迪!”
吴迪有些拘谨地点点头:“小军,小海。
”
姑奶奶家房子不算宽敞。
吴迪被安排和小海睡一间屋,一张老式木架床。
晚上躺下,床板吱呀作响,翻身都得小心。
吴迪能闻到小海身上淡淡的汗味和自己带来的、属于土墙屋的尘土气息交织在一起。
饭桌上,姑奶奶总是把好菜往吴迪碗里夹。
“迪娃子,吃这个肉,长身体!”“来,尝尝姑奶奶炖的萝卜,可烂糊了!”热情得让吴迪有点受宠若惊。
“妈,我也要!”小海看着吴迪碗里堆尖的肉片,嘟囔着。
“你碗里不是有嘛!吴迪是客!”姑奶奶瞪了小海一眼。
“啥客不客的,都是一家人吃饭。
”姑爷爷是个话不多的老实人,闷头扒饭。
小军没说话,扒拉着自己碗里的饭,眼神在吴迪碗里瞟了一下,又迅速移开。
吴迪心里有点不自在,默默地把碗里的肉片夹了几块分给小军和小海:“我吃不了这么多,大家一起吃。
”
“哎,你看迪娃子多懂事!”姑奶奶眉开眼笑。
小军愣了一下,小声说了句“谢谢”,小海则毫不客气地夹起来塞进嘴里。
饭桌上的气氛这才真正轻松了些。
第二天一早,吴迪被小海推醒:“吴迪,快起来,要迟到了!”他赶紧爬起来,学着他们的样子,用院子里压水井的冷水胡乱抹了把脸。
早饭是稀饭馒头咸菜,吴迪吃得飞快。
“吴迪,第一天去,别走错班啊!”姑奶奶追到门口叮嘱。
“嗯,知道啦姑奶奶!”
初中的课程比小学难了不少,老师讲课也快。
课间,同桌张强自来熟地凑过来:“嘿,新来的?我叫张强,你叫啥?”
“吴迪。
”
“吴迪?好名字!哎,昨晚数学作业最后那道题你会不?王老头布置的,贼难!”张强愁眉苦脸。
吴迪拿出作业本,翻到那一页:“你看这里,辅助线这样做……”
“哇靠!牛啊兄弟!”张强眼睛一亮,一把抢过本子,“借我‘参考参考’!放心,我懂规矩,不全抄!”
吴迪无奈地笑笑,目光扫过教室,看到几个男生顶着五颜六色、像鸡冠子一样支棱着的头发,正围在一起喷发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化学香味。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头上奶奶理的、贴着头皮的硬寸头,感觉格格不入,又莫名踏实。
很快,数学老师王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寸头、安静、解题步骤异常清晰的新生。
一次课堂提问,吴迪在黑板上流畅地解出一道难题后,王老师推了推眼镜:“嗯,思路清晰,步骤严谨。
你叫吴迪?以后你就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了。
”
“哇哦!”张强在下面怪叫一声,引来一片目光。
吴迪脸一热,点了点头。
这差事意味着每天要收几十本作业,抱去办公室,有时还要帮老师批改简单的题目。
任务多了,但也让他更快地融入了班级。
“吴迪,数学作业!”课间,吴迪抱着厚厚一摞本子走到前排一个扎着马尾、文静的女生桌前。
她叫李娟,成绩很好。
“马上马上!就差最后一点了!”李娟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动。
“吴课代表,别催嘛,人家李娟可是要考满分的!”后排一个叫刘涛的男生捏着嗓子学女生说话,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李娟的脸“唰”地红了,回头狠狠剜了刘涛一眼:“刘涛你烦不烦!”
吴迪抱着本子,尴尬地站在那儿,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李娟飞快地写完最后一个数字,把本子塞给吴迪,小声说了句“谢谢”,脸还是红的。
吴迪抱着本子赶紧离开,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异样。
非典的恐慌像阴云一样笼罩下来时,镇上虽无病例,但气氛已然紧张。
教室里每天弥漫着刺鼻的白醋味,角落支着小煤炉,锅里咕嘟咕嘟煮着醋,窗户必须大开着通风,五月的天也冻得人直哆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咳咳……这味儿,熏得我脑仁疼!”张强捂着鼻子抱怨。
“忍忍吧,总比真得病强。
”吴迪吸了吸鼻子,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王老师讲的几何题上,但冰冷的空气让他手指有些僵硬。
每天放学回姑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拼命搓手,姑奶奶也会念叨:“放学直接回家,别在外面瞎晃荡,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担忧。
在姑奶奶家,吴迪总是小心翼翼。
吃完饭抢着洗碗,自己的衣服抢着洗。
晚上写作业,就在饭桌上,尽量不占用太久。
小海有时会跑过来看他做题,问东问西。
“吴迪,这题你会不?”小海指着自己的一道题。
吴迪放下笔,耐心地给他讲解。
姑奶奶端着洗好的水果进来,看到这一幕,脸上笑开了花:“还是迪娃子有耐心,不像小海,笨头笨脑的!”小海不服气地撇嘴。
然而,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存在。
一次,吴迪晾在院里的袜子不小心被风吹掉了一只,他找了好久没找到。
晚上回屋,听见小军在小声抱怨:“……烦死了,多个人占地方,袜子还到处飞。
”声音不大,却像针一样扎进吴迪耳朵里。
他默默爬上床,背对着小军躺下,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他开始格外想念爷爷奶奶,想念那间会漏雨但完全属于他的土墙屋。
初二开学,生活终于迎来了暖阳——奶奶来了!
爷爷和奶奶一起,在学校后面一条窄巷里,租了一间低矮的平房。
房子很旧,泥土地面坑洼不平,窗户很小,光线昏暗。
只有里外两间,外间既是厨房也是客厅,里间勉强塞下一张大床和一个旧衣柜。
但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扑面而来的煤炉暖意和饭菜的香气,瞬间让吴迪的心安定了下来。
“迪娃子,快进来!看看奶奶给你收拾的!”奶奶围着那条洗得发白的旧围裙,脸上带着风尘仆仆却又无比满足的笑容。
爷爷把吴迪的行李放下,环顾了一下这逼仄的空间,眉头习惯性地皱着:“地方是小了点……”
“小点怕啥!够我们祖孙俩住了!离学校近,迪娃子少跑路!”奶奶打断爷爷,语气坚决,“快,洗手吃饭!奶奶给你炖了骨头汤!”
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一盘炒青菜,一碟咸菜,中间是一小盆飘着油花和葱花的骨头汤,里面沉着几块实实在在的肉骨头。
这比姑奶奶家饭桌上的肉片更让吴迪觉得踏实、温暖。
他端起碗,大口扒着饭,热汤下肚,驱散了所有在姑奶奶家的拘谨和委屈。
“慢点吃,别噎着。
”奶奶慈爱地看着他,又给爷爷盛了一碗汤,“老头子,你也喝点,赶路累了。
”
“嗯。
”爷爷闷声应着,端起碗,喝了一大口。
走读的日子简直是天堂!再也不用闻宿舍的脚臭味,不用吃可能馊掉的早饭,不用排队打水打架。
中午放学铃一响,学生们像开闸的洪水涌出教室。
学校管得很严,从初三年级开始,一个班一个班排着队,由班主任领着出校门,防止住校生混出去。
吴迪排在自己班的队伍里,脚步轻快。
穿过两条街,拐进小巷,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饭菜的香气总是准时飘来。
“回来啦?快洗手!今天炒了土豆丝,还有你爱吃的煎豆腐!”奶奶的声音从灶台边传来。
“嗯!”吴迪放下书包,用脸盆里的清水洗了手。
饭桌上,热乎乎的饭菜冒着气。
吃完饭,奶奶总会催促:“快,去床上眯一会儿,下午才有精神!”吴迪躺在属于自己的半边床上,听着外间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