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县中的中游者(3/3)
惚,感觉自己既属于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县城,又仿佛游离其外。
那部珍爱的滑盖手机,偶尔会在口袋里震动,是妈妈发来的简短短信:“儿子,吃饭没?天冷了加衣。
”简短的话语,是远方父母笨拙的牵挂。
时光在书页的翻动、粉笔灰的飘落、周末归家的脚步和偶尔的“放风”中,不紧不慢地流淌。
三年高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没有力挽狂澜的逆袭,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恋。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上课、做题、考试、排名(总在中游徘徊)、吃饭、睡觉、周末回家、帮爷爷奶奶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
他习惯了宿舍八个人共用狭窄的洗漱空间,习惯了食堂大锅饭的味道,习惯了县城街道的喧嚣,也习惯了作为“大多数”中普通一员的存在感。
寸头依旧,只是眉宇间褪去了初中时的些许青涩,多了点属于青年的沉静,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命。
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终于从三位数变成了醒目的“1”。
最后一场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走出考场的吴迪,心情异常平静。
没有预想中的狂喜或解脱,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
他知道自己尽力了,也知道结果大概就在那个区间——不好不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绩出来的那天,吴迪是在镇上的公用电话亭查的(手机流量太贵)。
电话那头冰冷的电子音报出分数:高出二本线几十分。
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
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的失望。
他给家里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爷爷。
“爷爷,成绩出来了,过了二本线,几十分。
”吴迪的声音很平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爷爷同样平静的声音:“哦,过了就好。
能上就行。
”
填报志愿,是在镇上唯一一家烟雾缭绕、机器老旧的黑网吧进行的。
吴迪坐在油腻的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着他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对照着发下来的志愿填报指南,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模糊的兴趣(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选了几所省内外听起来还算靠谱的普通二本院校,专业也多是“机械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这类听起来实用、好就业的。
鼠标点击“提交”的那一刻,他感觉像完成了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
等待通知书的日子,家里气氛有些沉闷。
爷爷奶奶不再像他考上县一中时那样喜形于色。
饭桌上,奶奶有时会念叨:“听隔壁老李家孙子说,现在大学生出来工作也不好找……”爷爷则沉默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眉头习惯性地皱着。
吴迪能感觉到那份期望落空后的淡淡失落。
父母在电话里也只是叮嘱:“收到通知书再说吧。
”
终于,一封薄薄的挂号信寄到了村里。
XX省XX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一所从未听说过名字的普通二本。
吴迪拆开信封,拿出那张印制普通的录取通知书。
爷爷奶奶凑过来看。
奶奶眯着眼,辨认着上面的字,小声念着学校的名字,脸上没有笑容,只有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神情,最终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唉……好歹是个本科。
”爷爷拿着通知书,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张,看了很久,才低沉地说了一句:“有书念,总比没得念强。
收拾收拾,准备去吧。
”
没有庆祝,没有鞭炮,甚至没有杀一只鸡。
那纸通知书被平平整整地放在堂屋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像一件普通的物件。
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气氛有些凝滞。
窗外的蝉鸣聒噪地响着,更衬得屋里的安静。
吴迪扒拉着碗里的饭,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结果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对于他这样从农村一步步考出来的孩子来说,不算差,甚至算“有出息”。
但他也清晰地感受到,这离家人最初的期许(考上好大学,光宗耀祖),离他自己曾经模糊的幻想,都差得太远太远。
一种巨大的、名为“平凡”的潮水,温柔又无可抗拒地将他包裹。
他抬头看了看爷爷奶奶。
奶奶低头默默吃饭,花白的头发在昏暗的光线下格外刺眼。
爷爷则望着门外,眼神有些放空,仿佛在看着很远的地方,那被岁月压弯的脊梁似乎又佝偻了几分。
吴迪默默低下头,用力地嚼着口中的米饭,将那点不甘、失落和认命,连同饭菜一起,咽进了肚子里。
高中三年,这场漫长的跋涉,最终抵达的,不过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起点。
前方,是更广阔的未知,也是更真切的、属于“大多数”的人生。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平凡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