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迷彩·方阵与静默的夜(3/3)
!手!脚!反的!反的!你左右不分啊?!”被点名的同学往往面红耳赤,越急越错,引得围观的其他连队也投来善意的哄笑。
吴迪他们宿舍的王超,平时看着挺机灵,一紧张也顺过两次,被陈立和刘洋事后嘲笑了好久。
踢正步更是考验协调性和力量。
要求腿踢直,脚尖下压,砸地有声。
队伍行进时,“啪!啪!啪!”的砸地声要整齐划一。
训练时,经常有人踢腿高度不够,像在趟水;有人落脚软绵绵,毫无气势;更有甚者,踢腿时重心不稳,一个踉跄差点带倒旁边的人。
练习分解动作“一步一动”时,金鸡独立的姿势更是让不少人摇摇晃晃,丑态百出。
休息时,大家互相模仿着彼此的“英姿”,笑得前仰后合,倒成了苦中作乐的调剂。
拉歌是军训中难得的轻松时刻。
傍晚,夕阳西下,各连队围坐在操场上。
教官带头,此起彼伏的歌声和口号声便响彻云霄。
“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
“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七六五四三二一,不唱绝不放过你!”
“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像姑娘!”
这边刚吼完《团结就是力量》,那边立刻接上《打靶归来》,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吼得脸红脖子粗,仿佛声音越大就越有气势。
有时候歌词记不全,就靠吼和拍手撑场面,跑调破音更是家常便饭,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吼得酣畅淋漓,仿佛要把一天的疲惫都吼出去。
据说,还真有胆大的男生,趁着拉歌起哄的间隙,偷偷瞄上了隔壁连队的漂亮女生,军训没结束就成功“脱单”了。
不过这种“壮举”,显然与吴迪无缘。
吴迪的性格,如同他洗得发白的旧T恤,内敛而低调。
训练时,他一丝不苟,力求动作标准,但绝不冒尖。
休息时,他大多和宿舍的哥们儿坐在一起,听他们插科打诨,自己则安静地喝水,擦汗,或者望着远处发呆。
偶尔和班里其他男生也能聊上几句学习或者游戏,但面对陌生的女生,他就像装了自动屏蔽器。
眼神从不主动探寻,路上遇到同班女生,也只是匆匆点头,甚至有些刻意地避开目光接触,更别提主动搭讪聊天了。
他觉得那种刻意的接近既尴尬又无必要,有那功夫,不如想想晚上吃什么,或者给爷爷奶奶发条报平安的短信。
每天顶着风吹日晒,重复着枯燥的训练,回到宿舍往往累得骨头散架,澡都懒得洗,只想倒头就睡。
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干了所有细腻的情绪。
想家?伤感?在浑身肌肉的酸痛和沾枕头就着的困倦面前,都显得那么奢侈和遥远。
日子就在哨声、口令声、脚步声和汗水浸透的迷彩服中,一天天机械地滑过。
渐渐地,大家习惯了清晨被哨声粗暴地唤醒,习惯了食堂拥挤的人潮,习惯了教官严厉的口令,也习惯了宿舍熄灯后那片刻的静默。
军训这剂猛药,用汗水和疲惫,强行将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糅合进了名为“大学”的模具里,初步打上了集体生活的烙印。
而吴迪,也在这迷彩的方阵中,找到了属于他的、沉默而踏实的节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庸常航程”。
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未知,但至少此刻,身体的疲惫掩盖了心灵的漂泊感,让他得以暂时停泊在这片名为“集体”的港湾里。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平凡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