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归途(2/3)
天复制粘贴。
课堂的后排角落成了据点,那部三百块的杂牌手机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稳定通道。
玩手机、看剧、睡觉、帮人答到或者被帮答到,偶尔惊险刺激的“回马枪点名”,然后是夜晚和周末彻底被“极速风暴”网吧的喧嚣、泡面味和虚拟战场所填充。
学习?课本崭新得能反光,笔记只存在于前几页。
期末考试像地平线尽头模糊的山峦,遥远得不足以构成威胁。
及格线,成了心中那根模糊却异常坚固的底线,仿佛只要不越过它,一切放纵都有了正当理由。
固定的程序里,还有每周雷打不动的电话。
通常是周六傍晚。
吴迪会走到宿舍楼相对安静的楼梯拐角,或者阳台上。
掏出那部深蓝色的手机,屏幕在暮色里亮起幽蓝的光。
他熟练地拨通家里的座机号码。
听筒里传来几声悠长的忙音,然后被接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喂?哪个?”是爷爷苍老而熟悉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
“爷,是我,迪娃。
”吴迪的声音下意识放平,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平稳。
“哦!迪娃啊!”爷爷的声音瞬间拔高,透着欢喜,“下课了?饭吃过了没?”
“嗯,刚吃完。
爷,你们呢?吃了没?”吴迪的目光无意识地落在阳台外逐渐亮起的路灯上。
“吃过了吃过了!你奶刚收拾完灶台。
妮妮今天可淘气了,追着鸡满院子跑,摔了个屁墩儿,哭两声又自个儿爬起来笑了!”爷爷的声音里总是带着对小孙女鲜活生气的描述,背景里隐约传来小女娃咿咿呀呀的欢叫和奶奶嗔怪的说话声。
“让她小心点。
”吴迪轻声说,嘴角习惯性地牵起一丝弧度,但眼神没什么波动。
电话通常会转到奶奶手里。
奶奶的大嗓门立刻填满听筒:“迪娃!在学校咋样?跟同学处得好不?食堂的饭吃得惯吗?可别省着!钱不够就跟家里说!”问题永远是这一套,顺序都很少变。
“都好,奶。
跟室友都挺好的。
饭……吃得惯,今天……食堂有红烧肉。
”吴迪流畅地回答着,像背诵一篇烂熟于心的课文。
他甚至懒得去编新的细节,比如门口的炒面。
胃好不好?按时吃了没?这些奶奶必定会追问的细节,他也能条件反射般地给出标准答案:“嗯,按时吃的,胃没事。
”
奶奶的叮嘱也永远是那几句:“天冷了加衣!”“晚上早点睡!”“别跟人打架!”“好好念书!”吴迪一一应着:“嗯,知道了奶。
”“嗯,加了。
”“嗯,好。
”声音平稳,没什么起伏。
通话通常在奶奶反复的“挂了吧,电话费贵”中结束。
忙音响起,吴迪放下手机,屏幕暗下去。
阳台外,城市的灯火渐次璀璨,宿舍楼里传来各种喧闹声。
他站了几秒,心里一片平静,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例行公事般的报平安完成,像划掉待办事项清单上的一项。
那遥远的、带着泥土气息和炊烟味道的家,在每周这几分钟的通话里,似乎也变成了一个符号化的存在,被这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冲刷得模糊而遥远。
时间在屏幕的光影和网吧的喧嚣里悄然滑走,期末考在突击和祈祷中低空飞过。
当校园里的梧桐树叶落尽,枝桠指向灰白天空时,寒假如期而至。
拖着那个陪伴了他整个学期、轮子磨损得更厉害的深蓝色行李箱,吴迪挤进了春运前夕就已人满为患的火车站。
巨大的穹顶下,人声鼎沸,空气浑浊。
他捏着那张用学生证打折买到的硬卧票,在拥挤不堪的候车厅里等了很久,才终于挤上了那列开往家乡方向的绿皮火车。
车厢里弥漫着浓烈的泡面味、汗味、劣质香烟味以及各种食物的混合气息。
硬卧车厢狭窄的过道也挤满了人。
吴迪找到自己的中铺,费力地把行李箱塞到床铺底下狭小的空间里。
爬上床铺,空间更是逼仄,腿都很难伸直。
火车在夜色中“况且况且”地启动,缓慢而沉重地驶离灯火辉煌的城市。
窗外是飞速倒退的、模糊不清的田野和村庄剪影,偶尔闪过几点孤零零的灯火。
十多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