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顾茅庐遇故“知”(1/3)
风雪还在刮,门缝里钻进来的冷气贴着小腿往上爬。
我站在衣柜前,指尖还搭在青袍上,耳中那声“叮”已散,可余音像钉子扎在脑里。
不是幻觉。
任务来了,枪也会来。
我闭了闭眼,呼吸放慢,四秒吸,七秒停,八秒吐。
老办法,管用。
心跳从紧绷的九十压到七十,肌肉松弛下来,但没松到底——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
是开战前的校准。
我抬手,将青袍披上肩,系带时动作放慢。
这具身子太瘦,肩窄腰细,撑不起战地外骨骼,连穿个袍子都得调整重心。
我照着记忆里的他——那个读书人诸葛亮的样子——垂手,缓步,袖口轻摆,像风拂竹梢。
可眼神不能低。
我走到门边,手搭上门栓,停了一瞬。
门外站着刘备,身后跟着两人。
一个红脸长须,一个豹头环眼,兵器虽未出鞘,杀气却隔着门板渗进来。
那是久经沙场的武人气息,哪怕收着,也压不住。
我懂这种人。
战场上活下来的,不靠仁义,靠狠。
门开。
风雪扑面,我抬袖挡了一下,不是怕冷,是遮脸。
让风雪替我掩去第一眼的锐利。
等视线稳了,我才放下袖子,目光平推出去。
刘备站在三步外,蓑衣上积了厚厚一层雪,眉睫都白了。
他看见我,眼中一亮,正要开口,却被身后那人抢了先。
“你便是卧龙?”红脸汉子声音如铜钟,震得檐下雪簌簌掉落,“皇叔三顾于此,你竟闭门不出,莫非真以为天下英雄皆可轻慢?”
我没答他。
转头看向刘备:“刘皇叔所求何事,可愿直言?”
刘备一怔,显然没料到我开口便是质问。
他身后那黑脸汉子立刻踏前半步,手按刀柄:“诸葛村夫!见了皇叔怎不施礼?”
我仍不看他。
只盯着刘备的眼睛:“若为仁义而来,我劝您回头。
这乱世不听道理,只认刀兵。
”
刘备瞳孔微缩。
他身后的两人同时绷紧。
我知道这话刺耳。
可我不需要他们喜欢我,我只需要他们听我的。
“将军。
”我转向红脸汉子,声音不高,却像钉子楔进地里,“你随刘皇叔多年,可曾打下一座城?守住一道关?”
他怒目圆睁:“某虽未建大功,然冲锋陷阵,从未退后!”
“那新野呢?”我问。
他一愣。
“曹操派兵南下,刘表遣将守城,你去了吗?”我再问。
他语塞。
我转回刘备:“您带兵十年,辗转四方,可有根基?可有粮草?可有百姓归心?没有地盘,谈何伸大义于天下?空言仁义,不过是在风雪里等死。
”
刘备脸色变了。
不是怒,是震。
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天下苍生,汉室倾颓。
可我没给他讲这些的机会。
我只讲事实。
就像战场汇报,不加修饰,不留情面。
“您三顾茅庐,不是来找一个会背《春秋》的先生。
”我盯着他,“是来找一个能带您活下来的人。
”
风忽然小了。
雪还在落,但没人动。
刘备盯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