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锦绣良缘之换嫁风波5(2/3)
行官员之口,渐渐传回了京城。
皇帝听闻周煜身先士卒、治水有方,龙颜大悦,连连称赞:“周维明生了个好儿子!真乃国之栋梁!”
朝中原本看笑话的人,也纷纷闭上了嘴。
周维明在京城听到消息,老怀大慰,走路都带风。
周夫人更是每日吃斋念佛,祈求儿子平安。
听竹轩内,苏静瑶收到周煜报平安的家书,虽然信中只寥寥数语描述辛苦,但她能从字里行间想象出夫君的艰辛和英勇。
她又是心疼又是骄傲,将书信看了又看,妥善收好。
她更加努力地管理院子,学习管家,不想让夫君有后顾之忧。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决口终于被成功合拢!洪水退去,灾民们开始重返家园,重建田地。
周煜和张侍郎圆满完成了使命。
离任时,当地百姓自发聚集相送,送上万民伞,高呼“青天大老爷”,场面感人至深。
返京途中,周煜并未闲着。
他早已写好了详细的治水总结和后续堤坝加固方案。
更重要的是,他准备了一份足以改变时代的厚礼——水泥的制造方法和初步应用设想。
回京后,皇帝亲自召见,对周煜大加封赏,擢升他为工部郎中(正五品),并赏赐金银绸缎若干。
周煜谢恩后,并未退下,而是恭敬地呈上了那份关于“水泥”的奏折。
“陛下,此次治水,臣深感现有河工材料之局限。
沙土易被冲垮,巨石搬运困难。
臣于古籍中偶得一法,并经臣反复试验改进,制成此‘水泥’之物。
此物与水、沙、石混合后,坚如磐石,凝固快,耐水浸,可用于修筑堤坝、城墙、道路、房屋,坚固耐久远超当前所用材料,且造价相对低廉。
若推广全国,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闻言,大感兴趣,立刻命人当场试验。
当太监们按照周煜提供的方法,将水泥、沙、水混合,倒入模具,几个时辰后便结成坚硬的石块,且刀砍不留痕,水泼不入时,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皇帝更是激动地走下龙椅,亲自查看,连声道:“神物!此真乃国之神物!周爱卿,你又立一大功!”
于是,推广水泥生产的重任,又落在了周煜肩上。
他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实干能力,很快在京城郊外建起了第一座官办水泥窑,并开始培训工匠。
周煜的风光,深深地刺痛了两个人。
柳如烟在别院里,听到丫鬟们兴奋地议论着周探花治水立功、又献上神物深受皇恩的消息,气得摔碎了一套最喜欢的茶具。
那个她曾经看不上的纨绔,那个娶了村姑的倒霉蛋,怎么会变得如此耀眼?而自己,却只能像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样,躲在三皇子的别院里,连个名分都没有!
她不甘心!她一定要想办法,一定要让周煜和那个村姑付出代价!
她更加卖力地讨好三皇子,吹枕边风,诋毁周煜,说他是侥幸,是哗众取宠,水泥之事恐有夸大其词。
然而,此刻的三皇子萧景睿,却有些焦头烂额,顾不上柳如烟那点小心思。
周煜的崛起,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原本想通过打压周家来立威,结果周家不仅没倒,反而因为周煜而圣眷更浓。
水泥的出现,更是让皇帝对周煜、对太子一系更加看重。
而他之前拉拢的一些官员,看到周煜的势头,也开始有些动摇。
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