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契约已成,食言者当受。。(3/3)
,没有暗藏的陷阱,便在末尾写下自己的名字,又让刘伯按了手印。
张万堂签好名,蘸了朱砂印泥重重按下指印,红堂堂的印泥落在纸上,像两朵炸开的红梅。
契约一式两份,各执一份。
陈小九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折成方块,塞进贴身的布袋里,紧贴着胸口,和师父留下的旧木碟牌蹭在一起,温热的。
“两百贯数目大,账房得去钱庄兑,得两天功夫。
”张万堂把契约收进樟木盒,“你们先在东厢房住下,明儿一早我召集子弟,您先挑选挑选,边教边!等作坊建好。
”
“多谢张老爷体谅。
”陈小九起身拱手。
“东厢房铺了新絮,比后院暖和。
”张万堂喊来管家,“领两位去歇息,明早先让张福和张威来见小师傅,这两个机灵鬼也该找点事给他们做了。
”
小丫鬟领着陈小九和刘伯来到新的房间。
东厢房果然干净,靠窗摆着张八仙桌,里面的木床上铺着厚厚的被褥。
“这张老爷,倒是个实在人。
”刘伯坐在床沿,捏了捏被褥,软乎乎的,这多少年没睡过这么软的铺子了。
“生意人,讲究互利互惠。
”陈小九往炭盆里添了块银炭,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两人脸上发红,“他要手艺,咱要钱,公平。
”
刘伯从怀里掏出蓝布包,借着灯光打开,银饼子在火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他数了又数银饼,又数铜钱,分文不差。
“咱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叹着气,手指轻轻摩挲着银饼子,“到了长安,能买个小院了吧?”
“那可不一定。
”陈小九笑着说,“不过两百贯肯定是够了,到时候买个带跨院的宅子,再给您买头驴,青灰色的,您就不用走路了。
”
“我可骑不惯那玩意儿。
”刘伯摆手,又想起什么,压低声音,“明天教他们手艺,真要毫无保留?比如那黄泥得淘三遍,瓦溜底的孔得用新稻草塞,这些都告诉他们?”
“都告诉。
”陈小九点头,“契约写了买断,藏着掖着反倒落人话柄。
”
刘伯这才放下心,又絮絮叨叨说长安的路——听说过了子午道就是八水绕长安,朱雀大街宽得能跑八匹马,西市的胡商能说汉话,胡姬跳的胡旋舞。
。
。
。
顿时停了嘴
“嘿嘿,到了长安,我先带您去西市。
”陈小九说得认真,“买十个糖人,龙的凤的都有,再请您吃羊肉泡馍,加双倍肉,掰馍要掰得像黄豆粒那么大。
再看看还有没有胡姬跳胡旋舞。
”
“好,好。
”刘伯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像晒透了的柿饼。
炭盆里的火渐渐弱了,屋里却依旧暖和。
刘伯熬了几日,早就乏了,说着说着就打了个哈欠,歪在床头轻扯起了呼噜。
陈小九给他盖好被子,自己坐在桌前,拿出那份契约,借着灯笼的光又看了一遍。
红手印在纸上格外醒目,像两个沉甸甸的秤砣,一头是手艺,一头是生计。
他想起刚穿越时在山洞里啃葛粉饼的日子,那时连下一顿饭在哪都不知道,如今却揣着银饼子,马上要去长安。
上辈子学知识,在这个时代竟成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倒也算歪打正着。
吹灭油灯,刘伯均匀的鼾声,安稳得像在自家。
陈小九躺在床上,听着远处更夫敲了二更,心里却盘算着明天开始教手艺的步骤——先教黄泥淘洗,再讲瓦溜用法,火候得让他们自己守着锅练,多熬坏几锅糖自然就懂了。
黄泥淋水这个也不难,只要速度均匀。
沉沉睡去。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