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童年》销量(3/3)
?”
当时庄驽还劝他:“别播了,免得惹麻烦。
”现在想来,那盘磁带就是左红原说的320万销量的“爆款”。
“那盗版商呢?”庄驽又追问,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这么赚钱的买卖,他们没掺一脚?”
东番的盗版商向来眼尖,哪有赚钱的机会就往哪钻。
前两年齐玉的《橄榄树》火了,盗版商连夜印了几万盒,卖得比正版还快,最后正版只能降价,才把盗版压下去。
庄驽本以为这次《童年》火了,盗版商肯定要大赚一笔。
“他们想掺也掺不进!”左红原突然笑了,眼角的细纹挤在一起,“人家定价就跟盗版一个价,盗版商要是跟着做,根本没利润;等他们印好带子,市场早卖饱和了。
”
庄驽愣了愣,忙问:“定价多少?”
“100新台币一盒,”左红原报了数,还特意换算,“折过来2.8美元、4块2人民币——你知道不?”
庄驽咂咂嘴,端起搪瓷杯又啜了口茶,茶都凉了大半。
他记得去年《橄榄树》的正版卖6块人民币,盗版都要卖3、4美元,合人民币几块——这《童年》的定价,简直是贴着盗版走的!
“盗版都要卖3、4美元呢!”他感慨,“这价格,简直绝了。
”
“所以说,想灭盗版,就得比他们更狠。
”左红原话锋一转,从口袋里摸出另一张纸,递到庄驽面前,“对了,羊城那边又来买版权了,这次是买叶加修的《乡间的小路》,价格比上次翻了一倍,给1000块人民币。
”
庄驽接过纸,上面是李经理写的便条,字迹龙飞凤舞:“羊城托香江公司购《小城故事》版权,报价1000元,问是否出售。
”
他看了两眼,把纸放在桌上,端起杯子又啜了口茶,语气满不在乎:“卖啊!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放着强。
”
1000块人民币,够单位买两箱墨水、五十本稿纸,还能给同事们发点降温费——秋天快到了,买些绿豆、白糖煮水喝,也是好的。
庄驽想起今年卖《踏浪》版权的500块,最后给文化馆的窗户换了新玻璃,还修好了那台老电扇,也算派上了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左红原挠挠头,嘿嘿笑出声,露出两颗有点发黄的牙——他烟抽得勤,牙上总带着点烟渍。
“我也是这么琢磨的——不卖白不卖!”他拿起桌上的便条,折了两折塞进兜里,“我这就去给李经理回个信,让他赶紧把合同签了,别等人家变卦。
”
庄驽点点头,看着左红原急匆匆地出门,脚步又踩得石板路“噔噔”响。
巷子里的《踏浪》还在飘,“啦……”的调子混着风,从敞开的窗户钻进来,落在桌上的搪瓷杯上。
他端起杯子,喝了口凉茶,目光又落在那台红灯牌收音机上——里面的《在水一方》快唱完了,接下来是一段《踏浪》的前奏,激昂的调子一下子把刚才的软乎乎压了下去。
庄驽想起小孙女听《童年》的模样——她抱着收音机,小脑袋跟着调子一点一点,唱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时,还会指着窗外的老榕树,奶声奶气地说:“爷爷,知了!”他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皱纹又软下来。
风又吹进来,裹着巷子里的调子,还有一丝蚵仔煎的香气。
庄驽靠在藤椅上,慢悠悠地转着搪瓷杯,心里想着:说不定以后,羊城来买版权的事会越来越多,那些好听的调子,也能传得更远些。
他抬头看了看天,初夏的云慢慢飘着,像《踏浪》里唱的那样,小小的一片,慢悠悠地走过来。
喜欢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请大家收藏:()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