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3)
言及此,曹孟德心中对孙仲谋更添几分轻蔑。
若其兄孙伯符尚在,倒还值得重视。
这碧眼小儿,岂入我曹孟德法眼?
然寇封此人,却令曹孟德印象深刻。
如今正欲经略江南,除却刘玄德,这寇封亦需多加提防!
当前玄德公尚不足为虑,因其新得谋士徐元直,早被我设计北调。
仅凭关云长、张翼德二将,难成气候。
但江夏之战中寇封所用谋略,着实令孟德心惊。
若不早除,恐成心腹大患!
彼时,孙仲谋闻败报,几乎呕血。
江东精锐折损过半,三万大军仅归万余,更损程德谋、**奕、太史子义三员大将。
江东本就人丁单薄,遭此重创,仲谋岂能不怒?
扬州山越部族闻讯,亦趁机大举进犯。
孙仲谋怒不可遏,欲斩黄公覆泄愤,幸得陈子烈、朱君理等将劝止。
此役江东元气大伤,若再诛杀三世老臣,无异自断臂膀。
仲谋被迫赦免黄盖,然贬其为校尉,剥夺统兵之权。
危急之际,仲谋急召闲居的周公瑾返建业,拜为都督,统兵平定山越之乱。
否则江东三世基业,恐将毁于一旦!
此刻江东文武,无不对寇封恨之入骨。
寇封小儿,他日必亲手斩汝首级,以雪今日之耻!
孙权虽是东吴第三代主君,但江东基业实为孙策所创。
若非孙策之子孙绍年幼,又怎会轮到孙权继位?
然而孙权上位后,唯恐侄儿日后威胁自己的权位,竟处处压制兄长一脉!
此举自然引发轩然**。
为稳固地位,孙权意图以战功扩张疆土,这才发兵江夏。
可谁能料到,龙椅尚未坐热,黄盖便遭此惨败,折损两万精锐——那可是江东五分之一的兵力!
每当想起此事,孙权便痛彻心扉,对寇封的恨意也更添三分。
但此刻懊悔的不止孙权一人。
还有一位,此刻亦是悔恨交加,无言以对——
正是曾欲诛杀寇封,亦为寇封义父的刘备!
如今他枯坐新野城中,长吁短叹,早失当年逐鹿中原、百折不挠的锐气。
主公,江夏军报称……称……
新野左将军府内,糜竺手持战报神色迟疑,不知是否该如实禀报。
见糜竺这般情状,刘备虽心下一沉,面上仍不动声色:子仲何事惊慌?但说无妨。
糜竺只得长叹。
身为刘备妻兄,商贾出身的糜竺最善揣度人心。
自寇封脱逃、生擒陈到、尽歼精锐骑兵后,二字已成刘备逆鳞。
不仅因寇封出走令刘备数十年仁名毁于一旦,更因蚀骨剜心的懊悔——
若当时沉住气,待刘禅成年后再处置寇封,何至于此?
如今既失民心,又损兵将,当真痛彻心扉!
刘备近来声望大跌,背后少不了曹操暗中发力,这才造成如此局面!眼看他赖以立身的声名已大不如前,怎能不心生悔意?
糜竺闻言轻叹一声,拱手劝道:主公务必冷静,且先阅此军报。
如今侍立身侧的已非陈到,仅余寻常兵卒。
刘备接过帛书展开,神色骤变,攥着竹简的手背青筋暴起。
荒谬!黄祖与江东鼠辈竟如此不堪?他死死盯着战报上那些字句——那个被自己逐出门墙的义子寇封,归附刘表后竟连破东吴大军,坐镇江夏要地!
新野弹丸小县,他刘备半生戎马仅得栖身之所。
而那逆子半月间便掌一郡之兵,麾下数万雄师,百姓近百万!思及此处,刘备只觉喉间涌上腥甜。
更深的是蚀骨悔意:若当日留住寇封,此刻江夏是否已姓刘?更可恨那杨再兴竟能与翼德战个平手,还有那看似文弱的谋士,怕是不逊元直之才。
子仲且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