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坊的匠人已把突厥文的‘死穴’,锻成了‘活水’的出口。
”
家宴在梆子声中散场,吕老夫人塞给铁苗个猫形银铃,铃舌竟是块小铁砧:“乖孙女儿,这铃铛响三声,全黄河的老猫都会来护你。
”她忽然压低声音对李天泽,“明日让狗剩去城南豆腐坊,找卖酸浆的王婆——她缸底的‘猫爪印’,该换成神火纹了。
”
回程的马车上,吕嫣然忽然从发髻里取出片银杏叶,叶面上用针孔刺着塞北密道图:“五哥说,突厥可汗的大帐里,挂着幅绣着‘豆苗纹’的羊毛毯——怕是三皇叔想借咱们的神火,烧咱们的粮草。
”李天泽摸着铁苗熟睡的小手,指尖划过她腕间的银镯——那是吕家暗卫用护堤桩的废铁打的,镯身上的猫形暗纹,正对着老龙弯的方向。
他忽然轻笑,将银杏叶凑到猫形灯前,叶影在车窗上投出个踏水的猫影:“无妨,咱们的神火,从来都是烧敌人的粮草,暖百姓的炕头。
”
金銮殿的更漏声传来时,李天泽收到猫妖的密报,杨大人的船队已接近老龙弯,船上装的不是炸药,而是伪装成粮草的“鼠须粉”。
他望着案头吕家送来的磁石罗盘,针尖正指着塞北方向,忽然想起家宴上的神火豆腐——每块豆腐里都藏着匠人刻的“活”字,原来吕家的暗语,从来都是“活”在百姓的烟火里。
御花园的露水打湿了玉兰花瓣,李天泽摸着吕老夫人给的铁环,忽然明白,这场吕家家宴,实则是大魏护堤人的誓师会——从淑妃到吕家暗卫,从神火坊匠人到塞北商队,千万双手早已在黄河两岸、草原深处,织成了一张水火不侵的护民之网。
而他,不过是这张网上的一根铁线,与所有握锤的、踏水的、挥毫的人共同发力,让大魏的江河,永远朝着丰收的田野流淌。
喜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请大家收藏:()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