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兰因絮果”(2/3)
漫长而恐怖的噩梦,让她的身心俱疲,仿佛灵魂都被抽离了几分生气。
她的眼神空洞,毫无焦距,整个人像是被抽去了脊梁,瘫坐在沙发上。
今天目睹的那些离奇场景、遭遇的诡异事件,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不断地在她的心头划割。
此刻,她开始深信地狱的存在,仿佛只有那个充满惩罚与审判的地方,才能让那些罪魁祸首得到应有的报应。
她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出那些丑恶嘴脸,他们的每一个阴险表情、每一句恶毒言语,都如跗骨之蛆,挥之不去。
她在心中暗暗发下重誓,真希望那些丧心病狂的败类,能在十八层地狱里,受尽世间最残酷的刑罚,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痛苦中挣扎。
就在艾漠沉浸在这痛苦与愤怒交织的情绪中时,家门“嘎吱”一声被推开。
父亲艾适迈着疲惫的步伐走进家门,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落寞。
自李怡项失踪后,这个家的重担便如泰山般压在了他的肩头,让他操碎了心。
艾适白天一直以间谍的身份艰难地周旋于各种复杂的环境中。
前些日子,他更是常常忙到半夜都无法回家,主要任务是卧底在一家跨国交易公司,深入虎穴,收集那些不为人知的机密情报。
然而,李怡项的失踪,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
意外且突然地,他结束了手头的任务,匆忙回到家中。
从那以后,他上班的状态也变得断断续续。
一方面,家中的变故让他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他以为艾漠并不知晓他这份特殊且危险的工作,所以总是绞尽脑汁,用出差或其他各种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踪,试图在女儿面前维持一个看似正常的父亲形象,却不知,生活的压力正一点点侵蚀着他坚强的外表……
艾适深知自己对女儿有所亏欠,所以即便平日里总是以出差或其他理由来搪塞艾漠,但每当回到家,他便如同变了一个人。
那几天,他会将所有的温柔与关怀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女儿身上。
他会早早起床,为女儿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煎蛋的火候恰到好处,面包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他会耐心地倾听女儿讲述学校里的琐事,哪怕那些事情在旁人听来微不足道,他也会认真回应,眼神里满是宠溺。
与此同时,李怡项的失踪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沉甸甸地压在艾适的心头,让他片刻不得安宁。
自妻子失踪后,他从未停止过对这起案件的调查。
他利用自己身为间谍所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四处打听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
每一个夜晚,当艾漠入睡后,他便会独自坐在书房,对着满桌的资料苦苦思索,试图从那些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在这个因李怡项失踪而变得支离破碎的家中,女儿艾漠已然成为艾适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前行的动力。
每当他感到疲惫不堪、几乎要被生活的压力压垮时,只要看到女儿那纯真的面容,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力量,支撑着他在这混乱如麻且充满重重谜团的生活中艰难地一步步前行。
时间悄然回溯到一年前的秋天,那个季节,秋风萧瑟,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预示着一场悲剧的降临。
对于艾适来说,那是一个刻骨铭心、永远无法忘怀的季节。
在那个秋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挚友——朱细堂,一位无比正直且善良的公安同志。
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当艾适陷入梦乡,他总会与朱细堂在梦中重逢。
在梦里,朱细堂还是那般熟悉的模样,身材虽瘦小,却浑身散发着一种勇敢刚猛的气质,那是一种面对危险毫不退缩的无畏精神。
他们曾经在公安岗位上并肩作战了三年半,这三年半的时光里,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共同面对过形形色色的罪犯。
在那些并肩战斗的日子里,他们彼此信任、相互扶持,建立起了如同钢铁般深厚且坚不可摧的情谊。
然而,命运却如此无情且残酷。
在那个看似平常却又无比黑暗的日子里,朱细堂最终倒在了那堵斑驳的瓦墙后面。
罪恶的子弹如恶魔的獠牙,无情地穿透了他的身躯,瞬间夺走了他鲜活的生命。
朱细堂静静地躺在那里,手中依然紧紧握着那张休假令。
那一幕,如同定格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艾适的脑海中,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那张休假令,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纸张,它与朱细堂的生命终结紧密相连,更是承载着那件让他难以忘怀的案子,成为了艾适心中永远的痛与牵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天,夜晚的月光朦胧地洒在街头,朱细堂与新来的同事朴良束如往常一样,在街角执行巡逻任务。
他们的眼神敏锐地扫视着周围的人群,时刻保持着警惕。
就在不经意间,他们的目光捕捉到一个从银行走出的男子,其行为举止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
只见那男子脚步匆匆,却又时不时地左顾右盼,眼神闪躲,仿佛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朴良束瞬间警觉起来,职业的敏感让他本能地觉得这个男子可能有问题。
他不假思索,当下便迈出脚步,决定上前问个究竟,弄清楚这个男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朱细堂却立刻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轻易行动。
他急忙伸手阻拦朴良束,神情变得格外严肃,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朴啊,咱们身为公安干警,执法必须严谨。
只有当一个人出现明显作案特征的时候,我们才能依法对他人行使询问权和逮捕权,这是程序正义的要求,绝不能马虎。
一旦我们违规操作,不仅可能冤枉好人,还会破坏整个执法体系的公正性。
”
可朴良束却一脸的无所谓,脸上满是年轻人特有的自负与轻狂。
他满不在乎地回应道:“这些前提条件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都背得滚瓜烂熟了,您就别像学校里那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