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久违的真相”(3/3)
洪钟的声音还在幽冥殿内的阴暗角落里盘旋回荡,秦广王便立刻高声唤道:“崔判,速拿生死簿来!”那声音穿透了弥漫在殿中的层层阴气,清晰而有力,仿佛在向整个地府宣告着一场命运裁决的即将执行。
崔判听闻命令,神色庄重,脚步沉稳而坚定地朝着存放生死簿的地方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生死轮回的轨迹之上,沉稳有力,绝不拖泥带水。
不一会儿,他便取来了那本象征着生死权柄的生死簿。
这本生死簿,封面古朴而厚重,仿佛承载着无数灵魂的重量,上面的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岁月与命运交织而成的密码。
而崔判手中握着的浓墨大笔,更是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息,那笔尖饱蘸的墨汁,好似承载着无尽的因果,即将书写下又一段关于生死的篇章。
崔判来到案前,微微俯身,目光如炬般专注地看向生死簿上“共和国二十九年”的字样。
这几个字,仿佛是决定姜嵘远命运的枷锁。
随后,他运笔如飞,只见笔锋在纸面舞动,如同灵动的游龙。
先是在“二”字之上,左右添竖,那竖笔刚劲有力,仿佛在为命运的转折立下支柱;接着笔锋一转,中间左撇右拐勾,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崔判对生死簿权威的尊重,以及对这一裁决的慎重。
待墨迹稍干,众人再看那生死簿,上面赫然显示“共和国四十九年”。
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变换,却意味着姜嵘远命运的巨大转折。
换算成公元纪年,便是1998年。
如此一来,姜嵘远原本注定终年的命运,就这样在崔判的笔锋之下,被重新书写。
他的生命轨迹,被这幽冥地府的神秘力量,悄然改写。
整个幽冥殿内,弥漫的阴气依旧森然刺骨,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因着这一番判罚,气氛中却又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复杂。
那森冷的空气中,仿佛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像是在诉说着这阴司地府里,善恶功过之间那微妙又沉重的权衡。
每一个在场的人,或是鬼,似乎都能感受到这幽冥裁决背后,那无尽的深意与对世间秩序的坚守。
姜嵘远听完阎罗王的判罚,脸上还残留着深深的惊恐,那惊恐像是附骨之疽,从阴司的森冷里渗透进他的毛孔。
可与此同时,一丝知足又悄然爬上他的脸庞,像是在这幽冥绝境里,终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颤巍巍地低下头,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喑哑,承认罪行:“我犯下大错,愿终身悔悟……”他心里明镜似的,阳间的法网恢恢,注定会追查他的罪行,不过大概率不会是死刑,或许是二十年有期徒刑。
等出狱后,还要再入这地狱,承受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的酷刑,可那是往后的事了,此刻,能多活二十年,能有机会在阳间再走一遭,已是意外之喜。
当姜嵘远从阴司那透着无尽神秘与威严的门户出来时,浑身还带着阴寒的气息,仿佛刚从冰窖里捞出。
他回望阴司方向,那黑沉沉的门洞,好似还在吞吐着审判的光影。
历经这一番因果轮回,妹妹姜英寸的身影不断在他脑海浮现,满是怜悯之情。
妹妹瘫痪的身子,无辜卷入这阴司纷争,成了厉鬼借身的容器,想想就叫人心酸。
他一边往阳间走,一边忍不住感慨地府这般“人情”裁决。
这一趟经历,看似脱离现实,满是幽冥鬼怪、生死簿改写的奇幻,实则是现实的投影啊。
人民心中,一直盼着善恶有报、功过相衡,就像田间老农盼着四季分明、秋收冬藏。
在这纷繁世间,不为浮云遮眼,能寻得一丝心安,让好人得偿所愿,恶人受到惩处,便是最现实合理的结果。
这背后,藏着的是对世间秩序与公正最朴素、最本真的追求,哪怕历经幽冥诡谲,这份追求,也如地底的根系,牢牢抓住人间的土壤,支撑着人们对“公道”二字的信仰,让哪怕身处阴司判罚的姜嵘远,也能在惶恐里,寻到一点“该如此”的慰藉。
喜欢一种果断的办法请大家收藏:()一种果断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