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暗流涌动(2/3)
支持的政治意义。
历史上的夏皇后,似乎并不得朱厚照宠爱,且一生坎坷。
他心中并无多少抗拒,对于他而言,婚姻同样是政治的一部分,若能得一位贤内助,自然是好事。
“儿臣明白。
一切但凭母后做主。
”他表现出适当的顺从,“只是大婚礼仪繁琐,还需母后多多指点。
”见儿子如此听话,张太后更加满意,又叮嘱了许多大婚注意事项,以及婚后如何与皇后相处、平衡后宫之类的“经验之谈”。
梁正一一应下,扮演着一个聆听母亲教诲的乖巧儿子。
然而,当他离开仁寿宫,走在返回乾清宫的宫道上时,脸上的温和顺从渐渐褪去,恢复了沉静。
与张太后的这次会面,让他更清晰地感受到了后宫与外戚的潜在影响力。
张太后并非毫无政治野心的普通妇人,她关心自己的地位,关心张氏家族的利益。
在未来的改革中,若触及外戚利益,这位“慈母”的态度,恐怕会变得微妙。
回到乾清宫,太监张永前来禀报,说西苑的那处僻静宫苑已经选定,正在按照皇帝的要求收拾布置,匠作监也已奉命开始制作一些地理模型。
梁正点了点头,吩咐道:“很好。
另外,张永,你替朕留意一下,京卫中是否有年纪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家世清白,略通文墨,尤其对兵事、器械、或者算学、地理等有所兴趣的勋贵子弟或良家子。
不必声张,暗中查访,将名单报与朕知。
”
他需要开始培养自己的人才班底,不能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宦官或文官体系。
以西苑“书房”或日后“豹房”的名义,招揽一些年轻人,加以培养,或许能成为未来的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勋贵子弟,本身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资源,若能为其所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文官集团。
张永是“八虎”中相对沉稳,且历史上后来与刘瑾有所矛盾的一个,梁正有意让他去办一些相对敏感却又需要宦官身份的事情。
“奴婢遵旨。
”张永躬身应道,没有多问一句。
处理完这些,梁正才真正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正德”这个时代面临的真正问题。
他铺开一张宣纸,拿起兼毫笔,蘸墨,开始写下他梳理出的关键点:
一、内政:
·财政:土地兼并,税基流失;藩王宗室耗费巨大;漕运、边防开支庞大;宝钞贬值…
·吏治:官员腐败,效率低下;党争初现端倪(南北党、科举出身等);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民生:流民问题;水利失修;自然灾害应对机制落后…
·军备:卫所制度败坏;军户逃亡;将领吃空饷;武器装备更新缓慢…
二、外患:
·北虏:蒙古鞑靼部(小王子,即达延汗)统一漠南,时常寇边。
·南倭:东南沿海倭寇骚扰渐趋频繁(虽未到嘉靖时巅峰,已现苗头)。
·西潮: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开始叩关(正德八年,葡萄牙使者已抵京)。
三、思想与科技:
·思想:程朱理学主导,但心学(王阳明)开始兴起;社会风气渐趋奢靡。
·科技:虽有《本草纲目》等总结性着作,但创新能力不足;西方科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