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的牢笼(2/3)
要把她推向那个“脑神经专家”了。
在那个硬盘的记录里,这意味着“认知测试”和“环境暗示”的开始。
第二天下午,陈默亲自开车,带她来到了城郊一个环境清幽的高级私立疗养中心。
这里不像医院,更像一个豪华度假村,安静得近乎诡异。
李医生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言谈举止无可挑剔。
他的办公室宽敞明亮,放着舒缓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陈默以“家属”身份,详细地向李医生“描述”了林薇的“症状”:长期失眠、焦虑、多梦、情绪敏感、近期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的记忆偏差(他举了她忘记关水龙头和放错钥匙的例子)。
林薇坐在一旁,听着他面不改色地编织着一个“脆弱、神经质、需要帮助”的妻子形象,手脚冰凉。
她无法反驳,因为在这些“症状”上反驳,只会更加印证他的说法。
李医生耐心听着,偶尔点头,看向林薇的目光充满专业的同情和理解。
初步“问诊”后,李医生建议她做一个全面的脑功能状态评估,包括一些基础的生理指标监测和认知反应测试。
“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健康基线,方便后续的调理。
”他这样解释道。
陈默温柔地鼓励她:“去吧,薇薇,只是些简单的测试,我在这里等你。
”
林薇被一位笑容甜美的护士带进了一个里间。
房间更小一些,摆放着一些她叫不出名字的、造型流畅的白色仪器。
房间隔音极好,门一关,外面的声音彻底消失。
她按要求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护士熟练地在她头皮贴上几个冰冷的电极片(解释是监测基础脑电),又在她的手腕戴上一个类似运动手环的设备(监测心率和皮电),最后,在她面前放下一个平板电脑。
“只是一些简单的反应小游戏,林小姐,放轻松就好。
”护士说完,便退了出去。
平板电脑上开始出现测试题。
有些是快速闪过的图形,让她选择刚才出现过的;有些是简单的算术题;有些是词语联想;有些则是测量反应速度的点击游戏。
题目确实不难。
但林薇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
她高度警惕,努力分辨着哪些是真正的测试,哪些可能隐藏着可怕的“环境暗示”或“记忆擦除”程序。
她的心率在手环监测下,不可避免地快速攀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在进行一组“情绪面孔识别”测试时(快速判断一张脸是高兴、愤怒还是悲伤),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悸。
那些面孔似乎有些说不出的怪异,某些愤怒的表情眼底却藏着笑,某些悲伤的表情嘴角却微微上扬……这种细微的扭曲让她头晕目眩,反应速度明显下降。
测试持续了大约四十分钟。
当她终于被带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