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能源楼内窥玄奇(3/3)
声色,甚至刻意放缓了呼吸。
他不能表现出任何异常。
这些数据在马教授他们看来,只是难以解释的噪声,但对他而言,却可能是指向更广阔力量领域的路标!
“步高峰同学,”马教授突然点名,将步高峰从思绪中拉回,“看你听得认真,有什么想法吗?随便说说,不用拘束。
”
瞬间,实验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
林雪也停下了手中的操作,抬眼望来。
考验来了。
步高峰深吸一口气,脑海中飞速运转。
他不能提及任何关于“另一种能量”或“无形之域”的猜想,那太超前也太危险。
他必须基于现有物理学框架,给出一个合理且不乏亮点的回答。
他目光落在全息投影的数据上,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马教授,各位学长学姐。
我对这些数据了解不深,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看法。
我注意到,这些异常波动虽然看似随机,但其出现的位置,在能量谱的特定区段似乎有微弱的聚集性?是否可以考虑,并非所有背景噪声都源于同一机制?或许存在一种我们尚未识别的、极其微弱的‘信标’式信号,隐藏在真正的噪声之中,其载体可能并非我们熟悉的电磁波,而是……某种与物质相互作用更微弱的媒介?比如,引力波的高阶谐波,或者……某种未知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他将思路引向了粒子物理和引力波这些相对前沿但仍在主流框架内的领域。
他的回答,再次展现了对数据细节的敏锐观察(气感带来的隐性优势)和将不同领域知识关联起来的思维能力。
既没有触碰红线,又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马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引力波高阶谐波?中微子振荡?思路不错!虽然验证起来极其困难,但确实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看来林雪没推荐错人,年轻人脑子就是活络。
”他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步高峰的初次表现。
林雪也微微颔首,看向步高峰的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此人或许真能带来不同思路”的考量。
接下来的旁听,步高峰更加谨慎,不再主动发言,只是认真听着马教授和小组成员们的讨论,默默记忆着那些仪器名称、探测原理以及他们提到的各种能量学术语。
这些知识,对他理解自身力量和相关宇宙背景,至关重要。
旁听结束,步高峰礼貌地向马教授和林雪道别,离开了能源楼。
直到走出大楼,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感觉后背已被冷汗微微浸湿。
这次旁听,信息量巨大,风险与机遇并存。
他确认了这个小组的研究方向确实可能触及宇宙中某些未被常规认知的隐秘领域,尤其是那种与他感知到的“沉寂背景”相关的现象。
但同时,他也真切感受到了马教授和那些核心成员的敏锐,未来若想从中获益,必须如履薄冰。
“看来,这个小组,有必要有限度地参与。
”步高峰心中有了决断。
他不会立刻加入,但会保持联系,以旁听或外围协助的形式,逐步获取知识,同时严密伪装自己。
他抬头望向天空,元祖星的双月已隐约可见。
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深邃。
而他的道路,在迷雾中,似乎又清晰了一分。
气之微粒,掌控物质之风。
而在那物质之风背后,似乎还存在着更加广袤、更加沉寂的无形之海等待探索。
喜欢气御寰宇请大家收藏:()气御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