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就这水平?也敢来刺杀诸葛亮(1/3)
长安城,大汉医学馆。
连日来,这处新开的医馆已然成为城中最为喧闹,也最得民心的所在。
求诊的百姓、军中士卒络绎不绝,将不算宽敞的厅堂挤得满满当当。
人群中,一位青衫老者显得颇为独特。
他须发皆白,面色却红润如婴儿,眼神澄澈而睿智,正是刚刚下得终南山的“药王”孙思邈。
他听闻长安开了家不分贵贱、义诊授徒的医学馆,心下好奇,更存了几分考较之意,便隐于人群中默默观察。
但见坐馆的两位大夫,一位是安定名医皇甫谧,望闻问切,手法老道,尤其一手针灸之术,认穴之准,下针之稳,令孙思邈也暗自点头。
另一位江南来的叶天士,则精于方脉,用药轻灵奇巧,往往于寻常药石间见不寻常之功。
更难得的是,二人面对衣衫褴褛的贫民与浑身臭气的士卒,皆是一视同仁,耐心细致,毫无厌烦之色。
孙思邈心下赞叹,遂佯装咳嗽,挤到皇甫谧案前。
皇甫谧抬眼一看,见这老者虽作病容,但气息悠长,眼神清亮,绝非寻常病患。
他不动声色,依旧按流程诊脉,手指搭上孙思邈腕间,只觉其脉象平和有力,隐隐竟有返璞归真之象,心中顿时一惊。
“老先生,”皇甫谧收回手,微笑道,“您这‘病’,怕是心病多于身病吧?观您气度,莫非是终南山中,人称‘药王’的孙老先生?”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抚掌大笑:“哈哈,好个皇甫谧!眼力不凡!老夫这点微末道行,倒是让你看穿了。
”
一旁的叶天士也早已注意到这边动静,闻听“药王”之名,急忙起身,与皇甫谧一同恭敬行礼。
周围有知晓“药王”大名的医者或百姓,更是发出阵阵惊呼。
皇甫谧恳切道:“孙老先生医道通神,名满天下。
此医学馆初立,正需您这般泰山北斗坐镇指引!谧愿退位让贤,请先生居首座,总领馆务!”
孙思邈却连连摆手,笑容洒脱:“诶,皇甫先生不必如此。
老夫闲云野鹤惯了,不喜那些虚名俗务,更不愿与朝廷牵绊过深。
”
“今日见此医学馆,能普惠万民,传承医术,正合吾心。
老夫留在此处,做个挂名的客卿师傅便好,平日与二位切磋医术,指点后进,治病救人,足矣!”
皇甫谧与叶天士知他性情,不敢强求,但得此医道圣手允诺留下指点,已是喜出望外,连忙再次拜谢。
医学馆得孙思邈加入,声威更震。
另一边,诸葛亮与叶白夔视察完关中农事,在返城途中遇到了岳飞派来的张宪。
张宪禀报了俘虏安置的请示,诸葛亮略一沉吟,便道:“燕北降卒可依陇右旧例,择优打散,分隶韩擒虎、李靖麾下整训。
至于那皇太极……毕竟是部落首领,心思难测,不宜留在军中,押送成都,交由陛下处置吧。
”
他顿了顿,又对张宪温言道:“回去告诉鹏举,此战他调度有方,功在社稷。
待他回长安,亮必亲自为他请功。
军中若有伤患隐疾者,皆可来长安医学馆,定能得到妥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