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是该让大家认识你了(1/3)
一位同是华国过来的收藏家笑眯眯地站在其中一幅名为《花窗叙》的作品前,正和他同行一起来观展的友人说话。
他忍不住分析道:“这种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很稀缺,这个摄影师真了不起,他把东方的意境拍活了,以后客户肯定愿意为了这种有故事的美而买单的。
”
“我对摄影作品最在意的也就是辨识度了,现在拍艺人的太多了,但他把艺人藏在光影和国风里,反而让每幅作品都有了记忆点,这组照片要是出限量版的图册,我必须要先预定一套才行啊!”
说罢,收藏家爽朗地笑出声。
路尹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回自己的展区,恰巧听到了收藏家的这番评价,他的心跳莫名加速,面上努力保持着淡定。
这时候紧跟随而来的沃斯大声道了一句:“各位前来参展的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好奇《东方隐韵》的作者在哪里吧?”
路尹昭:“!”
“这位!就是你们好奇的那位摄影师!”
路尹昭:“……”
沃斯的声音让众人将目光全部聚焦在了路尹昭的身上。
当发觉路尹昭是如此年轻的大男孩时,每个人的脸上表情各异,更多的还是惊讶。
他们都以为,能拍出这样成熟作品的摄影师,至少得是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这时候,那些记者像是才反应过来,举起摄像机便对着路尹昭疯狂拍摄。
一堆话筒也怼了过来。
其中一位举着话筒的记者率先发问道:“路老师,您为什么会选择让艺人隐去容貌?是想传递什么特别的理念吗?”
路尹昭听到问题后,微笑着回答:“其实是想借东方美学里的留白来让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东方之美从不是单一的颜值,而是藏在姿态、意境里的文化底蕴。
”
“我作品里的核心是想让人剥离容貌标签,当观众不被具体长相干扰,才能更专注于艺人与东方元素的融合感。
”
“说到底,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东方气质的本身,而不只是某一位艺人。
”
记者接着继续问道:“这些艺人的姿态是精心设计的吗?比如这张握毛笔的手,又比如那张手举油纸伞,它们的背后有什么创作故事吗?”
路尹昭不紧不慢地答道:“确实是精心设计的,但不是硬凹,而是让姿态成为东方元素的载体,握毛笔的手,我想突出的是‘写’的动作,传递笔墨为媒、文化不散的理念。
”
“油纸伞的姿态则源于避雨亦赏景的生活诗意,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传统器物里藏着的生活智慧和浪漫。
”
话音落下,在场响起了无数掌声。
路尹昭回复这位记者时,用的是英文。
在设计这些作品时,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了无数种画面,对于设计理念,他也早已刻进了骨子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创作它们的意义。
也正是如此,他在回复记者的问题时一点也不慌张,表现得落落大方。
此刻的画面,同样被华国记者聂华英全部记录下来。
如果一开始对这位年轻的摄影师还稍微有些怀疑态度,猜测对方是不是找其他摄影师进行协助了。
但听完路尹昭这番讲解和陈述后,聂华英彻底打消了疑虑,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摄影师。
聂华英坚信,只有认真对待自己作品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