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红烧肉引发的 “断货潮”:正统慢炖与邪修快焖(1/3)
“烟火厨坊”的卷闸门刚拉到一半,门外就传来此起彼伏的招呼声——张哥扛着关东煮锅跑在最前面,锅沿还沾着早上煮海带结的绿印子;孙大爷背着工具箱,手里攥着个用铁丝缠好的搪瓷杯,说是给粉丝试做红烧肉用的;小吴和小徐举着刚补色的手绘海报,海报上的“微波炉战神”和“淮扬传人”小人儿,嘴角又多画了两撇胡子,显得格外俏皮。
周小雨举着手机冲进后厨,屏幕上“在线人数”的数字正以每秒百人的速度往上跳,弹幕里满是“等不及看红烧肉”“求教程”的留言。
“李老师!沈老师!在线人数快破十万了!”她把手机架在三脚架上,镜头对准案板,“刚才有粉丝说,已经在菜市场排队买五花肉了,就等你们教做法!”
李伟刚把微波炉擦到第三遍门把,闻言直起身,指节还沾着肥皂水的泡沫:“行!今天就教大家做红烧肉——沈师傅先讲正统做法,我来搞改良版,让没砂锅、没耐心的打工人也能学会!”
沈亦舟从帆布包里掏出块五花三层的肉,肉皮白净,肥瘦相间得像块精心雕琢的玉。
他把肉放在新买的实木案板上,拿起那把传了三代的薄刃刀,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正统红烧肉,选肉是关键。
”他手腕轻抖,刀刃贴着肉皮划过,“必须是‘下五花’,三层肥两层瘦,这样炖出来才不柴不腻。
切的时候要方方正正,每块两厘米见方,差一毫米都影响口感。
”
刀刃起落间,肉块整齐地码在白瓷盘里,每块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皮、肥、瘦三层分明,没有一丝粘连。
弹幕瞬间刷满“刀工封神”“这才是专业”,沈亦舟却没停手,又从包里掏出瓶陈年花雕酒、一块老冰糖:“焯水要用花雕酒去腥味,不能用料酒——花雕的醇香能渗进肉里,炖出来有回甘。
炒糖色必须用老冰糖,小火慢炒,等冰糖融化成浅琥珀色,起小泡的时候再下肉,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
”
他边说边往砂锅里倒水,砂锅是祖父传下来的,锅底已经熬出了深褐色的包浆。
“炖肉得用砂锅,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
”沈亦舟把焯好水的肉块放进砂锅,动作轻柔得像在摆艺术品,“中途要每隔二十分钟翻一次面,让每块肉都裹上酱汁,最后收汁的时候要不停搅拌,直到汁浓稠得能挂在勺子上——这叫‘皮不破、肉不烂、汁裹肉’,是淮扬菜的精髓。
”
李伟蹲在旁边,手里捏着块从菜市场王婶那买的普通五花肉——虽然也是五花,但肥瘦分层没那么整齐,边缘还带着点瘦肉。
他把肉放在老周改造的木板案板上,拿起把普通的不锈钢菜刀,“哐当”一声剁下去,肉块大小不一,最大的有拳头大,最小的比指甲盖还小。
“家人们看!咱选肉不用那么讲究,菜市场里能买到的五花肉就行,切的时候也别纠结大小,吃着方便就行!”
弹幕里瞬间笑开了锅:“李老师这切法,主打一个随性”“大小不一才香,咬到大块的有惊喜”。
沈亦舟扶着额头笑:“你这切法,我祖父要是看见,怕是要把炒勺扔过来。
”李伟却满不在乎,又从橱柜里掏出瓶啤酒、一袋白砂糖:“焯水用啤酒就行,比花雕酒便宜,还能省掉买料酒的钱。
炒糖色用白砂糖+老抽,中火快炒,省时间——打工人哪有功夫等冰糖慢慢化?”
他把锅架在燃气灶上,倒了勺油,等油热了就往锅里倒白砂糖。
糖粒在锅里“滋滋”作响,很快就变成了焦黄色,李伟手疾眼快,往锅里倒了半勺老抽,瞬间腾起的香气裹着油烟飘满后厨。
“看!这样炒糖色,三十秒就搞定,比冰糖快十倍!”他把剁好的肉块倒进锅里,油花溅得老高,却没溅到手上——原来他提前在手腕上缠了圈厨房纸,是老周教他的“防溅小技巧”。
“你这是‘邪修版炒糖色’!”沈亦舟凑过来,看着锅里裹上酱汁的肉块,哭笑不得,“老抽放多了会苦,还会掩盖肉的本味。
”李伟却舀起块肉递给他:“你尝尝!咸香口,正好省了放盐,打工人做饭哪能那么多讲究?好吃、快就行!”
沈亦舟咬了口肉,眼睛突然亮了——肉皮带着点焦香,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老抽的咸香和白砂糖的甜混在一起,竟有种意外的好吃。
“没想到……”他嚼着肉,话都说不利索了,“这样做也挺香,就是比正统做法少了点回甘。
”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伟把肉块倒进高压锅里,又往锅里倒了半瓶啤酒,放了两片姜、一段葱,“炖肉不用砂锅,高压锅就行!上汽后压十五分钟,关火再焖五分钟,比砂锅快一个小时!没高压锅的,用微波炉也行——把肉放进搪瓷杯,加啤酒没过肉,高火叮二十分钟,照样烂糊!”
正说着,周小雨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新增粉丝“合租女生小田”的连麦申请。
接通后,镜头里出现个黑乎乎的小电锅,锅里的肉块烧成了炭黑色,锅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