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鸢飞戾天(1/3)
无运河,不大明。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涿郡,连接着天下最富庶的江南与帝国的心脏。
这条人类史上年代最早、里程最长、贸易最繁忙的水运大动脉,为朝廷带来滚滚财富。
直通太仓国库的税网有三,工部抽份局、户部钞关和税课司,分司、分局、分厂,遍布桥梁、道路、关津,当然也少不了巡检司治安网。
凡商旅行于四方,必持路引,此物又叫商引、物引、关凭、关券,便于巡检司稽查和税关征税。
为了应付星罗棋布的税务和治安单位,张昊不但让米知县开了关券,还在鱼鳞渡税课分司纳了税,领了契税凭证,也就是俗称契尾的税票。
大明商税三十抽一,主要用于军费,他想多交些,奈何老米县衙库银全借给他,也不足三千两,最终只缴了将近两千两税银,税目是:
收买定海浙直总兵府为筹军粮义卖缴获之倭货。
有了这张纳税凭证,货物也就洗白了。
眼下胡宗宪正在为军费大伤脑筋,大搞摊派,他不信哪个傻叉敢深究这批倭货。
至于随行的孤儿和倭难流民家庭,米知县给他开写一份文书,证明这些难民的身份。
仅此还不够,毕竟货物里有硫磺和兵器,碰上愣头青执意登船检查,难免横生枝节。
直到途经绍兴府城,雇了一群以打人和挨打为生的打行恶棍,这才放下心来。
他拿出纨绔作派,一路逢关过卡,必然是恶棍喝道,豪奴跟随,排面儿直接拉满。
就这样,顺利闯过杭州府,过嘉兴、入吴江,姑苏在望,不过他不打算让船队进苏州内河。
大河两岸处处都是农副产品集市,船队暂泊下圩田,让小赫乘快船去府城叫人。
夕阳西下时,小赫带着一群军汉返回,领队之人张昊见过一面,老钱手下的总旗老王。
张昊结清打行恶棍们的薪金,带上一个军汉,加上俩跟班,一共四人,选些倭货样品,上了一条小船。
临近税课水门靠岸,招手雇了挑夫卸船,走卫所士卒值守的南门,免检入城。
华灯初上,就近找了一家大客栈入住。
四人填饱肚子,张昊带着军汉去大堂茶座听书,胖虎回房看守货物,小赫背上一包货样去搞推销。
二更天,张昊回客院困觉,只见堂屋里人满为患,像是办起了展销会,应了那句俗话:物以稀为贵。
翌日,一大早他便乘轿去了齐园。
管家引到客厅奉茶,恭敬道:
“我家主人久候小官人不至,又有生意上的事要打理,临走交代我等,小官人若来,可去北城碧玉坊徽州会馆找金掌柜。
”
“这事儿怨我,杭州盛景繁华,一时贪玩,耽搁了几日,有劳管家。
”
张昊起身就走。
“小官人且慢,我家三少爷也有交待······”
管家话没说完,就听外面脚步奔跑声急,书呆子齐铭中老远就在喊叫:
“浩然兄,家父这回真的不在,你一定要多住几天!”
张昊满面春风迎出去,顺势拉住他手,再三致歉。
自称在杭州收到家信,不敢在外逗留,急着要回江阴。
一路逼逼到大门口,摆脱书呆子,乘轿直奔北城。
会馆小伙计引着来到客厅,喝茶等了小半个时辰,一个头上冒汗,面目好似庙里菩萨的胖子进来,拢手致歉说:
“劳小官人久等,罪过、罪过。
”
宾主见礼落座,胖子金二拿帕子擦着汗水说:
“齐大哥临走让我代他结清尾款,还要烦请小官人随我出城一趟,皂坊在鸬鹚墩,不远,西门外运河边。
”
“好说,金员外请。
”
出来会馆上轿,张昊听到金二胖交代跟班一句,去请什么北郭居士,他估计是中人。
鸬鹚墩确实不远,出城大约二里地就到了,进庄入厅落座,宾主相谈甚欢,主要是扯淡。
胖虎跟着金二胖手下去点验银两,回报无误,见少爷点头,出庄直奔码头车行。
金二胖引路,张昊来到田庄左近的大作坊。
齐家作坊占地甚广,设施完全照搬张家,无非是规模更庞大,一副大干快上的架势。
四处参观,张昊不吝溢美之词,进来一处套院,匠作们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张昊取下四方平定黑纱帽,脱了玉色绢大袖襕衫,挽起汗褂袖子,顿觉浑身清利。
要来蜂蜜、胭脂,挑一锅品相上佳的皂基,让旁边人舀了一碗,对金二胖说:
“你看这皂基,做出来的胰子肯定不好使,原料不能单一,要用混合油,种油菜是皂业首务,绝非虚言,你可以让人去江阴买芸苔种子。
”
金二胖乐呵呵点头,笑得像个弥勒佛。
张昊不再和他废话,往碗里倒些蜂蜜搅拌匀,皂基慢慢变成温润的黄色。
拿过深红的脂粉闻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