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穿越u17网球世界杀人网球系统2(2/3)
是能巧妙地“抽筋”、“岔气”,或者干脆“旧伤复发”,然后一脸痛苦地退到场边休息。
他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训练营里那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角落——一间堆满老旧器材和尘封资料的所谓“物理实验室”。
里面只有几台蒙尘的示波器、一台老掉牙的频谱分析仪,还有一个简陋的、布满灰尘的风洞模型。
但对林风来说,这足够了。
他用抹布仔细擦拭掉仪器上的灰尘,笨拙地接通电源。
示波器的屏幕亮起,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他开始尝试捕捉训练场上那些“杀人网球”留下的微弱能量残余。
“记录:选手A,普通上旋球。
球体转速:约120转/秒,线速度:210公里/小时。
符合空气动力学伯努利效应,正常。
”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点了点头。
“记录:选手B,疑似‘烈焰发球’。
球体表面温度瞬间峰值:摄氏425度!摩擦生热无法解释此温度!检测到异常红外辐射脉冲……能量来源未知!警告:此能量模式可能引发局部空气电离!”
他飞快地在手机备忘录里键入数据,镜片上反射着仪器屏幕的冷光。
“记录:选手C,‘重力操控’型击球。
落点附近瞬时重力读数:1.8g!持续时间0.3秒!球体轨迹呈现非惯性系下坠!经典力学框架崩塌!需引入场论模型……”
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林风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个崩坏世界里的物理规则碎片。
他尝试着建立模型,寻找那些“杀人网球”背后可能的、符合某种扭曲物理逻辑的“漏洞”。
几天后,林风的“腿伤”终于被教练判定“恢复得差不多了”。
他被不耐烦地塞进了一场低强度的练习赛,对手是一个染着海带头、眼神轻佻的少年。
“喂,那个戴眼镜的!听说你腿脚不利索?”海带头扛着球拍,语气轻蔑,“放心,本大爷会手下留情的!”
林风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发球位置,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
他回忆着手机里记录的数据,结合这几天在风洞模型前的模拟计算,调整着握拍的姿势和引拍的角度。
海带头发出一声嗤笑,手臂猛地一挥:“看好了!旋风发球!”
呜——!
网球离拍,瞬间化作一道模糊的黄色光影,在空中高速旋转,带起一阵呼啸的狂风!球体周围,空气被剧烈搅动,肉眼可见地形成一个微型的、急速旋转的气旋,发出刺耳的尖啸,直扑林风的反手位!
场边零星几个看热闹的选手发出了惊呼。
林风眼神一凝,脚下步伐没有丝毫慌乱。
他根据风速、旋转方向和球速,瞬间在脑中完成了轨迹计算和受力分析。
他没有试图硬碰硬,而是提前侧身,球拍以一个极其精准、近乎刻板的角度斜向切入那旋转气流的边缘薄弱带——那里,根据流体力学,气流切向速度最大,但法向压力最小。
啪!
一声清脆的、甚至有些单薄的击球声。
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激烈的对抗。
那气势汹汹的微型龙卷风,在接触到林风球拍弦面的瞬间,就像被戳破的气球,“噗”的一声,气流四散溃逃,旋转戛然而止!那颗失控的网球,被林风轻描淡写地用一个近乎平击的动作,稳稳地挡了回去,划过一道低平的直线,落在对方底线附近。
海带头:“???”
他保持着发球后的挥拍姿势,僵在原地,脸上的轻蔑凝固成呆滞。
那球……他苦练了半个月、引以为傲的“旋风发球”,就这么被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眼镜仔,用像是公园老大爷回击慢速球的方式,给……破解了?
场边的窃窃私语变成了清晰的议论声。
“刚才……怎么回事?”
“海带的旋风……被破了?”
“那个眼镜,怎么做到的?运气?”
林风扶了扶眼镜,镜片闪过一道微光。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球拍,又抬眼望向对面呆若木鸡的海带头,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旋转速度超音速?动能转化率异常?风压中心偏移了17度。
下次,试着把摩擦系数调低点。
”
海带头:“……”
他听不懂。
但他大受震撼。
林风这个名字,开始以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在U-17训练营的底层悄然流传。
不再是“那个总受伤的废物”,而是变成了“那个用奇怪方法打球、说话更奇怪的眼镜怪人”。
一周后,训练营公布了新一轮的排位挑战赛名单。
林风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对阵德川和也的那一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名单张贴出来时,整个公告栏前一片哗然。
“不是吧?那个眼镜仔对德川前辈?”
“找死吗?德川前辈的‘黑洞’……”
“他上次破了海带的球,但那可是德川啊!黑洞啊!”
“我赌他撑不过一球!”
“开盘开盘!赌德川前辈几球结束战斗!”
没人看好林风。
包括教练组。
光头教练看着名单,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这小子……搞什么名堂?算了,正好让德川教训教训他,省得整天装伤偷懒。
”
德川和也本人,在看到对手名字时,只是冷淡地扫了一眼,便再无反应。
对他而言,对手是谁,并无区别。
林风却消失了。
整整一周,训练场上不见他的踪影。
他把自己锁在那间灰尘仆仆的实验室里,对着示波器上反复播放的一段录像——那是他用手机偷拍到的、德川施展“黑洞”的短短几秒画面。
旁边摊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