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顺军临城下,危机促决断(2/3)
可仅凭‘保关安民’的口号,恐怕难以长久凝聚人心。
”穆青岚眉头微蹙,“如今军中将士、地方士族都在观望,若不能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希望,恐怕难以让他们真正死心塌地追随。
”
李明远点点头,穆青岚的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所言极是。
如今乱世之中,想要凝聚人心,必须有一个旗帜,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意已决——登基立号,建立政权!”
“登基立号?”众将齐声惊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在这腹背受敌的绝境中登基称帝,这无疑是一步险棋,甚至可能被天下人视为叛逆。
夏国相率先反应过来,激动地站起身:“将军英明!如今大明已亡,李自成、多尔衮皆非正统,将军手握关宁铁骑,占据山海关天险,登基立号,名正言顺!这样既能凝聚军心民心,又能昭示天下,我们并非叛逆,而是为了匡扶汉室,平定乱世!”
吴应麒也沉吟道:“将军登基,确实能迅速稳定人心。
地方士族需要一个稳固的政权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将士们也需要一个明确的名分来激发斗志。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征得地方士族的同意,以免引发非议。
”
“此事我已有安排。
”李明远说道,“昨日我已让人通知昌黎、抚宁等地的士族乡绅,今日前来议事。
想必他们也已得知顺军、清军压境的消息,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只要我们晓以利害,他们必然会支持登基之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说着,亲兵禀报:“将军,昌黎张世安、抚宁李伯言等地方士族代表已抵达府外,请求见将军。
”
“快请!”李明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时机正好。
片刻后,张世安、李伯言等十余位地方士族代表走进书房。
这些人皆是面色凝重,显然已经知晓了城外的局势。
“诸位父老乡亲,今日请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大事商议。
”李明远开门见山,“如今唐通率顺军兵临城下,多尔衮率清军屯兵关外,山海关已陷入绝境。
想要保住家园,保住大家的身家性命,必须凝聚所有力量,拼死一战!”
张世安叹了口气:“将军所言,我等都明白。
只是如今敌军势大,仅凭我们这点力量,恐怕难以支撑。
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李明远目光坚定地说道:“我的对策,便是登基立号,建立政权!以‘周’为国号,昭示‘周全天下、安定四方’之意;以‘昭武’为年号,象征‘昭示武功、平定乱世’!我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书便是减免山海关地区三年赋税,保障各家士族的利益,与大家共渡难关,共图大业!”
此言一出,士族代表们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面露犹豫,担心登基会引来更多敌军;也有人面露赞同,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凝聚力量。
李伯言站起身,沉声道:“将军,我等世代居住于此,深受战乱之苦。
李自成残暴,多尔衮嗜血,若山海关破,我等皆无葬身之地!将军愿意挺身而出,守护一方百姓,我等愿全力支持!登基之事,我抚宁李氏第一个赞成!”
有了李伯言带头,张世安也随之表态:“昌黎张氏也赞成将军登基!只要将军能守住山海关,保护百姓,我等愿倾尽家族之力,支援军队!”
其余士族代表见状,也纷纷表示赞同。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清楚,唯有依附李明远,才有一线生机。
见众人达成共识,李明远心中大石落地,朗声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