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星海同轨(3/3)
成新的印记,“就像林师兄当年教我们如何与虚无共处,我们可以教他们如何让‘稳定’与‘流动’和谐共生。
”
三个月后,九界与界外之域的首个“星轨驿站”落成。
驿站的梁柱一半是青木界的灵木,枝叶能随灵脉流动生长;一半是晶族的透明晶石,能根据星象调节硬度。
屋顶的瓦片更巧妙:灵木叶片负责透气,晶石瓦片负责挡雨,两者交替排列,既不闷热,也不漏水。
墨尘自告奋勇当了首任驿丞。
老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龙凤杖调节驿站的能量流:清晨引灵脉滋润晶石,让它们保持适当的温度;黄昏用晶石锁住灵脉,防止过度流失。
偶尔有晶族孩童来请教,他就用杖头在地上画太极图:“你看,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谁也不吞没谁,才是长久之道。
”
阿木带着薪火卫们往来于两界之间。
他们教晶族用生之印记唤醒固化的灵脉:将绿纹注入灰色晶体,能让它们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透出流动的光泽。
晶族则传授提炼星尘的技艺:那些闪烁的星尘混入九界的灵稻,能让稻穗结出带着星芒的谷粒,一亩地的收成比以往翻了三倍。
角族青年与晶族的雷晶师合作,创造出“弹性雷网”。
这种雷网能根据星轨的震动调节硬度:星轨稳定时,它柔软如绸,不阻碍星尘流动;星轨动荡时,它坚硬如铁,能稳住失衡的能量——就像会自动调节松紧的安全带。
羽族女子培育的星雪莲在界外扎了根。
这些雪莲的花瓣能根据星象改变硬度:月圆时柔软如绒,让灵脉自由流动;月缺时坚硬如冰,防止能量过度散失。
晶族的孩童喜欢躺在雪莲下,看花瓣上的星图流转,灰色的小手触摸花瓣时,会咯咯地笑——那是九界从未听过的、属于晶族的笑声。
这年冬至,九界与界外的生灵共庆首个“平衡节”。
青木界的灵木上挂满晶族的星灯,灯影里,九界的孩童与晶族的孩子手拉手转圈;焚炎界的熔炉里熔炼着界外的星金,铸成的器皿既有灵脉流动的温润,又有晶石的坚硬;幻海界的潮汐眼升起灯塔,塔身一半是灵贝堆砌,一半是晶石雕琢,海浪拍打时,会发出“九界与界外”和谐的共鸣。
当归墟界的星辰升到最高点时,林舟和伊芙的身影与晶族始祖的光雨融合,化作一道贯穿两界的光柱。
光柱中,九界的守心珠与界外的源灵晶相互环绕,像一对旋转的阴阳鱼,金色与灰色的光芒交织,不分彼此。
“看,这才是真正的星海同轨。
”墨尘举杯向星空,龙凤杖在他手中化作两道流光,融入光柱,“不是谁征服谁,也不是谁模仿谁,是像北斗与南斗,各在其位,相互映照,共同照亮星海。
”
阿木站在光柱旁,生之剑的绿纹与源灵晶的光芒交织成新的图案。
他的掌心,七界守心珠的印记与晶族的源灵纹融合,形成超越九界与界外的印记——那是一个由流动的光带与稳定的晶体组成的圆,代表着更广阔的平衡。
星海的尽头,还有更遥远的星空;星轨的彼岸,或许还有不理解平衡的生灵。
但此刻,看着两界生灵在星灯下欢笑,看着九界的灵脉与界外的星轨和谐共鸣,他无比确信:
只要传承的信念不灭,只要“平衡”的智慧代代相传,无论星海有多广阔,无论遇到多少未知,生灵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存的轨迹。
在星轨驿站的角落,一个晶族孩童正与玄天仙宗的小弟子玩弹珠。
晶族孩童掏出透明的星晶,里面封存着界外的星尘;小弟子拿出焚炎界的灵珠,珠内流动着温暖的火光。
两颗珠子在地面碰撞时,竟画出小小的太极图,图中,金色的灵脉与灰色的晶石正欢快地共舞。
喜欢星骸仙途请大家收藏:()星骸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