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3/3)
可惜国子监博士难挖,民间算房先生终逊一筹。
”
“而国子监博士……较之燕博士,更是云泥之别!”
他轻叹一声。
昔日燕长倾在时,国子监博士皆以半师之礼相待。
如今明面顶尖的算学大家,终究差了一截。
然而在燕长倾面前仍需执半师之礼!
足见燕长倾算学造诣之高,堪称大明第一人!
朱棣猛然醒悟道衍最后一句话的深意,苦笑着对道衍说:
再三强调过,我绝不会觊觎帝位!
安心做我的燕王便心满意足。
招募算房先生推演国策,不过是为更好地治理封地。
朱棣实在无奈,这道衍一有机会就怂恿他谋取大位!
有时朱棣甚至觉得,若道衍早生二十年,父皇身边恐怕就没刘伯温什么事了。
朱棣正色问道衍:
今日请你来,是想请教关于未来宗室俸禄拖垮大明之事,可有良策?
方才他已向道衍阐明宗室俸禄制的隐患,这确实会成为压垮大明的重负。
但此制涉及藩王利益,他们自然不愿废除。
故需两全之策,既不拖垮大明,又不损害藩王后裔利益。
道衍闭目沉思,在记忆中搜寻历代关于藩王宗室的制度记载。
这一想便是大半个时辰。
期间朱棣静候一旁,见道衍茶凉便续上热茶。
良久,道衍睁眼含笑:
确有解决之道!
只怕陛下未必肯让步!
朱棣眼中闪过喜色:快说!
道衍整理思绪道:
陛下所定宗室制度,当是参照汉制。
然汉室从未因宗亲供养而。
大明却将因此被压垮。
找出二者差异,便能化解宗室供养之困。
朱棣若有所思,开始回忆经史课上学过的汉代藩王制度。
......
汉朝时,朝廷虽会拨付部分俸禄给皇室宗亲,但主要供养责任仍落在各地藩王身上。
各藩王拥有自己的封国和税收来源,其宗室后裔的供养问题均由封国自行解决。
因此汉室朝廷只需承担象征性的宗亲俸禄支出,完全不必担心宗室开支拖垮国家财政。
至于藩王子嗣繁衍过多导致封国不堪重负的问题——
这本就是藩王自己的家务事,与朝廷无关。
如此便将皇室与藩王的责任划分清楚,将宗室供养问题转化为各藩国内部事务。
面对日益庞大的宗族人口,藩王可选择继续供养,也可削减开支,甚至让部分远支自谋生路。
比如汉昭烈帝刘备,其先祖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到他这代早已失去封国供养,只能靠织席贩履为生。
这正是汉朝藩王处理宗族膨胀的典型方式。
即便因此背负苛待宗亲的骂名,也是藩王自己承担。
天子与朝廷只需在接到举报时,下诏申斥涉事藩王即可。
故而汉朝从未出现宗室开支拖累国库的困境。
道衍简明扼要地剖析完汉代宗藩制度。
随即话锋一转,论及当朝制度。
陛下想必是鉴于汉初七国之乱与外戚干政的教训,
对旧制加以改良:既保留藩王名号却不再实封领地,
一方面厚待宗亲保证富贵,一方面严禁其出任实职,
如此既防宗室干政,又可避免威胁皇权。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