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老家(2/3)
然而,林淼心中的那点疑虑却并未随之消散。
这种高效、迅速的“降温”过程,反而让他觉得有些刻意。
他想起了那条被秒删的评论,那种处理速度,与现在这波舆论管控,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下班回家后,他心中的探索欲再也按捺不住。
他深知国内互联网信息的局限性和过滤性。
犹豫片刻,他打开抽屉,翻找出一个很久没用的U盘,里面有一个他读研时为了查阅国际医学文献而购买的VPN软件。
开电脑,安装,连接,充值过后,成功突破了网络壁垒。
他首先登录了MASA(镁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网,以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天文学术论坛和空间气象监测网站。
利用自己的专业英语优势,他开始仔细搜索关键词:“aerolite”、“meteor”、“EastPacificSea”,很快,大量相关信息涌现出来。
国际学界对此次事件的关注度显然更高,尤其是位于东亚地区的几个天文台和监测站,发布了更为详细的光学轨迹、能量释放估算数据、以及推测的坠落大致坐标。
讨论也更偏向技术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真正让林淼后背微微发凉的,是他在一个专业论坛的角落,看到一篇发布于大约六个月前的帖子。
帖子标题是:“关于一颗高速闯入太阳系内部的长周期/可能来自星际空间的异常天体的初步观测报告”。
发帖者似乎是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但引用了多篇来自M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瓯洲空间局的、并未在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的预印本论文和观测简报。
林淼屏住呼吸,快速阅读着机翻夹杂着专业词汇的内容。
核心信息是:约半年前,位于遐威夷群岛和楠美洲的大型巡天望远镜,捕捉到一个异常的光点,其运行轨迹、速度和光谱特征,与太阳系内常见的小行星或彗星有显着差异。
计算表明,它极可能来自太阳系之外,正以极高的速度掠过太阳系内部。
当时初步估算的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存在极小的交集概率,但由于距离遥远且数据稀少,未引起广泛重视,仅在小圈子里有所讨论。
MASA每日似乎对此发布了数条简短的信息更新,但用语极其谨慎保守,且迅速淹没在每日海量的航天数据中。
林淼立刻尝试在国内的天文论坛搜索相关关键词,结果寥寥无几。
仅有的几条帖子,发布时间也在数月前,回复者屈指可数,且大多表示怀疑或觉得“太遥远,与己无关”。
其中一条帖子下,有人回复了一句:“这东西……会不会和之前说的那个‘星际访客’有关?”但再无后续讨论。
一条线,隐隐约约地在林淼脑中串了起来:半年前MASA观测到的系外异常天体->其计算轨道与地球存在微小交集->近期狮子座流星雨预报->论坛异常评论预警“体积非同寻常的陨石”->远超常规的火流星坠入仩海以东海域->国内网络的迅速降温和信息管控。
这一切,难道只是巧合?
林淼皱起眉头,作为一名医生,他习惯于基于证据进行诊断。
而现在,他搜集到的这些“证据”碎片,虽然模糊,却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这次陨石坠落事件,或许并非一次单纯的意外,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深远、更未被公众所知的秘密。
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是否早已知情?目前的平静,是否只是一种暂时的、有意的维稳?
他隐隐觉得,那夜划破长空的烈焰,或许不仅仅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奇观,它的余波,可能正以某种尚未可知的方式,悄然蔓延。
就在他陷入沉思时,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路。
看来电显示,是老家徽省的大舅。
“喂,大舅?”
“淼淼啊,没打扰你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