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初见嬴疾(3/3)
了出来。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指核心。
这就是秦王的风格。
秦战深吸一口气,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他解下背上的包裹,没有急着打开,而是抬起头,迎着嬴疾那审视的目光,用一种尽量朴实无华、却带着边关军人特有直接的语言,开始了他的陈述。
他没有夸夸其谈技术的玄妙,而是从边关最实际的需求说起——蛮族皮甲的坚韧,青铜箭簇的无力,守城时军械的损耗与补充不及时……
“卑职不懂太多大道理。
”秦战说道,“卑职只知道,在边关,能让箭射得更准、更远、更能破甲,能让刀剑更锋利、更坚韧,就能让更多的兄弟活下来,能杀死更多的敌人。
”
他打开包裹,拿出那些绘制着泥模流程和箭簇形制的木板,以及高炉的改进草图。
上面的线条粗糙,字迹也谈不上美观,但每一步流程,每一个数据,都标注得极其详细和清晰。
“泥模之法,关键在于标准化和流程化。
”秦战指着木板上的图样解释道,“统一泥料配比,统一阴干时间,统一浇铸温度和时机……如此一来,即便是新手,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也能铸造出形制规整、质量稳定的箭簇。
这比依赖老师傅个人经验、成品良莠不齐的传统方法,效率更高,质量也更可控。
”
他又拿起高炉的草图:“炼铁亦是如此。
传统小窑,炉温难以提升,燃料浪费严重,铁质无法保证。
卑职改进的高炉,虽依旧简陋,但通过加大炉体、改进鼓风、精选矿石,能更有效地提升炉温,减少杂质,得到质量更好、也更稳定的生铁。
甚至……偶尔能得到一些韧性更佳的熟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此法尚不完善,炉温控制、耐火材料、以及如何稳定得到优质铁器,仍是难题,需要不断摸索改进。
”
他没有隐瞒困难和失败,这种坦诚,反而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嬴疾听得极其专注,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御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面,目光紧紧跟随着秦战的手指,在那粗糙的草图和木板间移动。
当秦战提到“标准化”、“流程化”、“效率”、“可控”这些陌生而又直指核心的词汇时,他深邃的眼底,明显闪过了一道异彩。
“标准化……流程化……”嬴疾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仿佛在品味其中的含义,“你的意思是,将匠人的经验,转化为所有人都能执行的……规矩?”
“正是!”秦战肯定道,“知识不该只藏在少数人脑子里,变成秘而不宣的绝技。
它应该变成文字,变成图案,变成清晰的步骤和标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会,能够复制。
只有这样,我大秦的军械制造,才能摆脱对个别大匠的依赖,才能源源不断地、稳定地生产出优质的武器,武装更多的军队!”
这番话,隐隐触及到了知识垄断与普及的核心,甚至动摇了一些固有的权力结构。
嬴疾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盯着秦战,仿佛要重新审视这个来自边关的年轻什长。
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只有两人之间无声的目光交汇,以及那仿佛永恒存在的、若有若无的香料气息。
就在这时,秦战忽然没头没脑地低声感慨了一句,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这宏伟的宫殿诉说:
“不知道边关的星空,是不是比这里看到的,要亮一些,也自在一些……”
这话说得极其突兀,与之前严肃的技术讨论格格不入。
嬴疾闻言,微微一怔,敲击玉圭的手指骤然停下。
他深深地看了秦战一眼,那目光中探究的意味更加浓重了。
他没有追问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将话题重新拉回了正轨。
“你所言的‘规矩’,确实别开生面。
”嬴疾缓缓道,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秦战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涌动,“但你可知,要立下这新的‘规矩’,会触动多少旧的‘规矩’?会遇到多少阻碍?”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掀起的惊涛骇浪。
(第四十七章完)
喜欢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请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