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铃影、旧照与井边交易(1/3)
李志国女儿那幅预知般的画,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雨夜的迷障。
井、书店、拿着铃铛的模糊女人……张楠的身影与画中形象几乎重叠。
她到底是谁?那风铃,究竟是安神的装饰,还是某种……法器?
我盯着手机屏幕,直到画面变得模糊。
窗外的雨声渐歇,只剩下滴滴答答的余韵,敲打着黎明前的寂静。
这一夜,信息量过大,脑子像被塞进了一个高速离心机。
观测者7号的罚款威胁、小雅男友被困井底的危机、老人托付的沉重正念、街对面充满恶意的黑影、还有张楠身上越来越浓的谜团……
所有线索都像乱麻,而“井”,无疑是目前最紧要、也最危险的线头。
张楠提醒可以用“它渴望的东西”作为诱饵,或者完成它的“执念”。
它渴望生机,尤其是年轻人的灵魂,这显然不能作为诱饵。
那它的“执念”呢?一口被用于“献祭”、充满怨气的古井,会有什么未了的愿望?
天光微亮时,我做出了决定。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
但在那之前,我需要更多关于那口井的信息,尤其是它“生前”的故事。
我再次扎进故纸堆,这次目标明确——搜寻所有与“井”、“献祭”、“老城区”相关的记录。
年代的尘埃在指尖飞舞,混合着墨香与霉味。
终于,在一本民国时期的“客录”残卷中,我找到了一条语焉不详的记录:
“壬申年,城西胭脂巷,井台怨女柳氏,以‘沉塘之冤’与‘未竟之约’,换……(此处字迹模糊)……然怨气深重,非符箓可镇,暂封于井,以待……”
柳氏?沉塘之冤?未竟之约?
记录残缺,关键信息缺失。
但这提供了重要方向!这位“柳氏”,很可能就是井中怨念的核心,甚至是那“献祭”的受害者!她的“沉塘之冤”和“未竟之约”,或许就是解开困局的关键!
“未竟之约”……会是和谁的约定?
我试图在后续记录中寻找线索,却一无所获。
这位柳氏的故事,似乎就此中断。
白天,书店照常营业。
阳光驱散了夜雨的阴霾,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试图营造一种温馨的假象。
张楠准时到来,神色如常,仿佛昨夜门口的警告和那幅诡异的画从未存在。
她熟练地准备着物料,擦拭着吧台,连角度都和昨天一模一样。
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那串风铃在她经过时无声无息。
“张楠,”我状似随意地开口,手里摆弄着一本畅销书,“你昨天说,那口井的执念,可能是未竟之约?”
张楠擦拭机器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声音平静:“我只是猜测。
很多强大的灵异存在,都源于强烈的执念。
未完成的愿望,往往是它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最大的弱点。
”
她的话总是带着一种超越其年龄和身份的洞察力。
“比如呢?”我追问,“什么样的未竟之约,能让一口井变成那样?”
张楠终于停下手中的活,转过身,隔着吧台看着我。
阳光照在她的镜片上,反射出光芒,让我看不清她的眼神。
“老板,执念的形式有很多。
可能是一句没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