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遗忘的阴影与新的委托(2/3)
某些特定圈子里,还是传开了。
“老人家,您先坐下慢慢说。
”我引着她到阅读区的沙发坐下,张楠默契地去倒了杯温水过来。
老太太接过水杯,道了谢,双手捧着,似乎想汲取一点温暖。
她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我姓王……我老伴,上个月……走了。
”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们俩过了一辈子,没红过几次脸。
他这人,没什么大本事,就是老实,手巧。
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都能捣鼓好。
就是……就是嘴笨,一辈子没对我说过几句甜言蜜语。
”
她从布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老旧的、漆皮都有些剥落的木盒子,放在桌上。
“这是他留给我的……唯一算是‘浪漫’的东西。
”王老太太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把略显笨拙的、手工木梳。
梳子打磨得不算光滑,样式也很古朴,但能看出制作时的用心。
“这是他年轻时候,自己偷偷找木头,一点点削出来、磨出来的。
送给我那天,他憋了半天,就说了一句:‘以后,我用这个给你梳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一梳,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走的前一天晚上,还帮我梳了头……”
我和张楠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相守、关于无言深情的故事。
“他走得太突然了……”王老太太抹着眼泪,“我心里堵得慌啊……总觉得,他还有什么话没跟我说……或者,我还有什么话,没来得及跟他说……”
她抬起头,充满希冀地看着我:“小伙子,姑娘……我听说你们有本事,能通阴阳……我……我就是想,能不能让我……再跟他说句话?哪怕就一句?或者……让他知道,我挺好的,让他别惦记……”
她的要求很简单,却又那么沉重。
不是换取财富权势,只是想弥补生死离别带来的遗憾,传递一份未竟的牵挂。
我看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和那双含泪的眼睛,又看了看桌上那把承载了四十年风雨的木梳。
在我的“辨妄之瞳”下,木梳上萦绕着一股极其微弱、但异常纯净温和的“念”,那是漫长岁月中积累下的、无声的爱与守护。
这股“念”,或许……能成为修复木牌的“纯净守护之念”?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我压了下去。
利用一位悲痛老人的深情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我做不到。
张楠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低声道:“老板,或许……我们可以帮她。
这样的执念,疏导开来,本身也是一种‘善念’的收集,对书店有好处。
而且……”她看了一眼王老太太,“帮帮她,心里也踏实。
”
我明白张楠的意思。
在自身难保的困境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或许能带来一丝内心的安宁,也能为书店积累正向的能量。
我深吸一口气,对王老太太说道:“王阿姨,我们不一定能保证让您和老伴直接对话。
阴阳有序,强行沟通未必是好事。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将您的心意传递给他。
”
我拿起那把木梳,感受着上面温润的“念”力。
“这把梳子,承载了你们太多的记忆。
或许,我们可以借助它,营造一个短暂的、能让您‘感觉’到他的环境,让您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他……或许能‘听’到。
”
这类似于我对柳如烟使用的“织梦术”,但规模要小得多,也温和得多,更像是一种强化的心理疏导和情感传递仪式。
主要依靠木梳本身蕴含的“念”作为引子,消耗不会太大。
王老太太听了,虽然有些似懂非懂,但还是用力点头:“好,好!怎么说都行!只要能让他知道……”
我让张楠安抚着老人,自己则走到相对安静的书店深处,布置起来。
不需要复杂的阵法,只是清理出一块净地,将那把木梳放在中央,周围点上几柱有安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