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密室对质,墨苏自证其才(2/3)
“漕盐”。
墨苏将这些线索串起来,心里豁然开朗:八爷党控制着江南的漕运与盐务,这封密信是给江南盐商的指令,让他们暂缓缴纳三成税银,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必然是太子废立的关键时刻。
八爷党想通过收紧银根,制造朝堂动荡,逼康熙早定储君之位。
他提笔写下摘要:“八爷党以苏州码子传令江南盐商,暂缓三成税银,意图借财政压力扰乱朝局,推动太子废立进程。
”
徐渭接过摘要,指尖在“财政压力”四个字上顿了顿,眼底终于露出一丝波澜:“有点意思,继续。
”
【三爷党群:异体字密信】
第三份密信最特殊,是张《古今图书集成》的“校勘纪要”,上面写着“凡《天文考》需补《授时历》注,《地理考》需增《水经注》疏……”看起来是寻常的编书指令,可墨苏翻了两页,就发现了异常——每隔十个字,就会出现一个异体字,比如“考”写成“考”,“注”写成“注”,“疏”写成“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将这些异体字按出现顺序抄下来:“考、注、疎、彚、僚、属、结、党、图、远”。
初看杂乱无章,可按《说文解字》的“部首归位”法重新排列——“结党”“彚僚属”“考疏图远”,连起来就是“结党为实,彚僚属,考疏图远”。
再结合三爷党编书的背景,“考疏”指校勘书籍,“图远”指图谋长远,真相瞬间清晰:三阿哥以编书为名,实则借校勘之机笼络翰林院文臣,将这些人纳入“僚属”,构建自己的人才库,为日后夺嫡铺路。
墨苏在摘要里写道:“三爷党借《古今图书集成》校勘之名,以异体字传递密令,实则笼络文臣、组建核心僚属,图谋长远夺嫡布局。
”
当墨苏将第三份摘要递过去时,离三个时辰还剩近一个时辰。
徐渭拿着三份摘要,反复看了三遍,忽然抬头问:“你可知,这三份密信,我们粘杆处花了多久才破解?”
墨苏摇头。
“第一份水隐信,我们用了两天,才想到用清水显字;第二份商码信,查了五本商帮典籍,才解开码子;第三份异体字信,至今只猜到与编书有关,没摸清‘结党’的核心。
”徐渭站起身,走到墨苏面前,眼神里少了几分冷意,多了几分赞许,“你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全部解出。
寒砚,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
墨苏垂首:“不过是侥幸,多亏父亲生前教过些密写之术。
”
“侥幸?”徐渭笑了,从怀里掏出第四份密信,“那再试试这个。
解开它,你就能见到四爷。
”
这封密信没有字,只有一幅《千里江山图》的复制品,画中山峦叠嶂,渔夫垂钓,看起来与寻常画作无异。
墨苏将画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忽然发现山峦的走势很奇怪——主峰朝东,次峰朝西,侧峰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方位排列,竟是幅《易经》卦象图!
他按八卦对应的数字(乾一、坤八、震四、巽五、坎六、离三、艮七、兑二),数出每座山峰下小径的曲折次数:主峰小径曲折1次(乾一),次峰8次(坤八),侧峰分别4、5、6、3、7、2次——刚好是数字“1、8、4、5、6、3、7、2”。
再看画中渔夫的位置,分别在第八座山峰下的河边、第四座山峰的渡口、第五座山峰的桥头——对应八卦中的“坤、震、巽”,在《康熙字典》里,这三个字的页码分别是801页、412页、523页。
取每页第一个字:“今”(801页)、“夜”(412页)、“子”(523页)。
接着,他将数字“1、8、4、5、6、3、7、2”对应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