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代号寒砚,入局粘杆处(2/3)
有内堂知道,你用完要立刻销毁瓶子。
”
墨苏一一记下,心里暗暗惊叹——这些手段,比父亲教的“隐字诀”更复杂,也更凶险。
徐渭似乎看出他的心思,淡淡道:“密信是谍子的命。
写砸了,自己死;送错了,连累一片人。
你父亲的隐字诀是文人的机巧,这是杀人的手艺,不一样。
”
【改头换面:画皮为戏】
学会密信,徐渭带墨苏去了另一间密室,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盒,打开来,竟是各种伪装道具——染头发的草灰、涂脸的黄粉、粘在脸上的假疤,还有长短不一的鞋履。
“你的第一张脸,是翰墨斋掌柜。
”徐渭从盒里取出一块褐色的假疤,“贴在左手小指上,说是小时候被火烫的,让人过目不忘,又不会起疑。
”他将假疤递给墨苏,“用糯米浆粘,晚上用温水泡就能揭下来。
”
接着,他拿出一罐黄色的粉末:“这是槐树皮磨的粉,混了些赭石,涂在脸上,会显得面色蜡黄,像长期熬夜的读书人,又不会像病人那样惹眼。
”徐渭示范着,用指尖蘸了粉,在墨苏的脸颊、额头轻轻涂抹,“记住,每天早上涂一次,晚上要洗干净,不然会伤皮肤。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外貌易改,举止难学。
徐渭请了个常年在琉璃厂做生意的老掌柜,教墨苏如何像个真正的商人。
“见了官员,要弯腰,但不能弯得太低,不然显得谄媚;见了读书人,要拱手,但不能太用力,不然显得做作。
”老掌柜手把手教他,“说话要带点扬州口音,但不能太重,让人知道你是江南来的,又听不清你具体说什么——含糊,才安全。
”
墨苏练了整整两天,腰弯得发酸,嗓子也因为刻意模仿口音变得沙哑。
徐渭来检查时,见他正对着镜子练习拱手,忽然说:“你现在像个掌柜了,但还不够。
真正的掌柜,眼里要有‘利’——见了银子会亮,见了麻烦会躲。
你眼里太‘清’,像个秀才,得改。
”
墨苏愣住,徐渭却递给他一串铜钱:“去门口的烧饼摊买两个烧饼,要跟掌柜的讨价还价,让他多给你一张纸。
”
墨苏拿着铜钱,走到烧饼摊前。
掌柜见他来,笑着说:“客官,两个烧饼?”
“是啊,能不能便宜点?”墨苏学着老掌柜的语气,“我天天来买,你多给张纸,我好包着。
”
掌柜愣了愣,随即笑了:“行,给你两张纸。
”
回去后,徐渭点点头:“有点意思了。
记住,你的‘利’,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掩护身份。
眼里没利,别人会怀疑你为什么开店——开店不赚钱,难道是为了查案?”
【谍训第一课:记人如记字】
第五天,徐渭带墨苏去了地下训练场。
这里比耳房大得多,四周的墙上挂满了肖像画,足足有几十幅,画中都是穿着官服的人,从一品大员到七品县令,应有尽有。
“这些是京城百官的肖像,三天内,你要记住每个人的相貌、官职、派系、弱点。
”徐渭指着最前面的一幅画,“这是三阿哥胤祉,三爷党首领,喜欢编书,弱点是怕人说他‘只会动笔,不会办事’。
”
另一幅画是八阿哥胤禩:“八爷党首领,人称‘贤王’,笼络了不少文官,弱点是母族出身低,怕康熙说他‘出身微贱,不堪大任’。
”
墨苏的记忆力本就好,抄书时能过目不忘,记这些肖像倒不算难。
但徐渭的要求更严:“不光要记脸,还要记细节。
比如陈编修——就是三爷党那个翰林,左耳垂有颗痣;李光地李大人,左手有六个手指;还有八爷党的苏云漪,说话时喜欢摸鼻子。
”
“为什么要记这些?”墨苏不解。
“因为细节能救命。
”徐渭的语气很严肃,“比如你在书肆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