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师门授艺,谍术入门(2/3)
成粉,混蜂蜜含在舌下,能让声音变沙哑,像长期熬夜的人;若想装老人,就用棉花塞在两腮,压着声带说话;装少年则相反,舌头抵着上颚,声音会变尖。
”
徐渭示范着,一会儿用沙哑声说“墨掌柜,来斤龙井”,一会儿用老人腔道“后生,借个火”,最后用少年音喊“阿福,快抄书”,三种声音切换自如,连语气都截然不同。
墨苏跟着练习,含着炭末蜂蜜,舌头又麻又涩,第一次模仿老人腔时,还差点呛到。
徐渭没不耐烦,只是反复纠正:“老人说话慢,尾音会拖;少年说话急,容易吞字;你得把自己当成那个人,而不是‘装’那个人。
”
练完声音,开始学“体态”。
徐渭拿来沙袋,绑在墨苏的腿上:“装脚夫要弯腰,肩膀前倾,走路时脚后跟着地重;装官员要挺胸,手背在身后,步幅要稳;装乞丐则要缩肩,走路踉跄,偶尔还要挠痒。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苏绑着沙袋,从“脚夫”走到“官员”,又从“官员”变成“乞丐”,不到半个时辰就汗流浃背。
徐渭拿着根木棍,在他姿势不对时轻轻敲打:“脚夫的腰弯得太假,像故意驼背;官员的手放错了,该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乞丐挠痒要自然,别像抓虱子。
”
最难得是“神”的模仿。
徐渭让墨苏扮演陈编修,“陈编修是文人出身,却爱摆官架子,说话时会时不时摸下袖口,眼神总是向下看,看不起下人。
你要抓住这些细节,才能骗过真正的三爷党。
”
墨苏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陈编修的模样,摸了摸袖口,微微低头,用略带傲慢的语气说:“墨掌柜,《永乐大典》准备好了吗?”话一出口,连自己都觉得像——这几天在翰墨斋观察陈编修的一举一动,早已刻进了心里。
徐渭眼中终于露出一丝赞许:“有点意思了。
记住,伪装的最高境界,是连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身份。
”
【反跟踪:市井藏生路】
午后,徐渭带着墨苏去了模拟街巷。
这是片仿照琉璃厂建造的场地,有茶馆、书坊、烧饼摊,甚至还有几个穿着便服的粘杆处成员,扮演成路人、商贩、乞丐,负责跟踪墨苏。
“你的任务,是从‘翰墨斋’出发,到‘清风茶馆’取一封信,再返回‘裕丰粮行’,中途不能被跟踪者发现。
”徐渭递给墨苏一个布包,“里面有五文钱,一把小刀,一块麦芽糖,都是你能用的工具。
记住,别想着硬跑,市井才是最好的掩护。
”
墨苏接过布包,走进模拟的“翰墨斋”。
刚出门,就看到对面烧饼摊的“小贩”频频看他,街角的“乞丐”也一直盯着他的方向——这是徐渭安排的两个跟踪者。
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到一家成衣铺前,假装看衣服,趁“小贩”不注意,快速钻进铺内,从后门溜出,拐进一条小巷。
可刚走几步,就听到身后有脚步声——是“乞丐”跟来了。
墨苏想起徐渭说的“示弱”,故意踉跄了一下,假装脚崴了,坐在地上揉脚踝。
“乞丐”见状,放慢了脚步,在巷口张望。
墨苏趁机从布包摸出麦芽糖,剥了纸丢在地上,一只狗闻到甜味跑过来,围着他转圈。
“乞丐”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受伤掌柜,转身走了。
摆脱第一个跟踪者,墨苏不敢大意,快步走到“清风茶馆”。
取信时,发现“茶馆伙计”也是跟踪者,正偷偷观察他。
他故意大声说:“掌柜的,再来斤碧螺春,我家东家爱喝!”说完,把信藏进茶叶包,走出茶馆。
刚出门,就看到“小贩”和另一个“路人”正守在门口。
墨苏心里一急,忽然看到旁边有个送葬的队伍经过,吹吹打打,人很多。
他灵机一动,混入送葬队伍,跟着队伍走了一段,再从侧巷绕出来,往“裕丰粮行”走。
这次,他学聪明了,时不时走进店铺买些小东西,又故意和路人撞了一下,把帽子碰掉,弯腰捡帽子时,观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