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接手书肆,初探人脉网(3/3)
《兰亭序》的摹本,说是三王爷送的,上面还有王爷的题字呢!”墨苏立刻记下——三阿哥给李光地送字画,是在拉拢他,李光地的立场可能要变。
最后是送炭的瘸腿李——每天来送炭,走街串巷,见的人多。
墨苏故意跟他闲聊:“李大哥,最近西山那边太平吗?我听说那边有煤窑,不少人去挖煤呢。
”瘸腿李眼神闪烁了一下:“太平,太平,就是最近煤价涨了,听说窑主们在囤煤。
”墨苏心里清楚——西山的煤窑是八爷党控制的,囤煤是为了冬天抬价,搜刮钱财,支持八爷党的夺嫡活动。
他又问:“李大哥见过窑主吗?听说都是大人物。
”瘸腿李摇头:“没见过,都是小管事出面,听说小管事们腰间都挂着块‘龙’字牌。
”“龙”字牌是潜龙阁的标记,这说明八爷党的煤窑,由潜龙阁负责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墨苏把这些消息汇总,用“数字密码”——以《千字文》为密钥,每个字对应一个数字,比如“天”对应“一”,“地”对应“二”——加密,写在一张薄纸上,卷成小筒,塞进灶王爷神像的底座里。
这是他与老周约定的“紧急情报点”,只有老周知道。
【软肋的威胁】
第十天夜里,墨苏盘点完“业绩”——共记录贵宾三十四人,其中三爷党核心七人,太子党暗桩三人,八爷党密探两人,中立官员二十二人。
他把加密后的情报取出来,准备第二天让阿福送去茶馆,却在锁门时,发现门缝下塞着张纸条,粗糙的黄纸,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墨掌柜若不想槐花胡同的王大娘出事,明日午时,独身来城南土地庙。
”
墨苏的手猛地攥紧纸条,指节发白。
王大娘是他在京城唯一的亲人,五年前他刚到京城,没钱吃饭,是王大娘给了他半个烧饼;他生病时,是王大娘熬了姜汤;他住的小院,也是王大娘帮忙打扫——王大娘是他最后的软肋,也是他唯一的温情。
他想起徐渭的警告:“当谍子,不能有软肋。
软肋会变成别人的刀,捅向你最痛的地方。
”当时他还不信,现在才明白,这刀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他拿着纸条,走到后院,望着槐花胡同的方向,夜色深沉,看不到一丝灯光。
他知道,对方是在威胁他,要么乖乖听话,要么失去王大娘。
可他不能去——对方是谁?是三爷党?潜龙阁?还是太子党?去了就是羊入虎口,不仅救不了王大娘,自己也会栽进去。
他冷静下来,仔细看纸条的字迹——笔画歪歪扭扭,却带着“撇重捺轻”的特点,是常年握刀的人写的,不是文人;纸面上沾着煤屑,是西山煤窑的煤——这是潜龙阁的人!潜龙阁知道了他的身份,想用王大娘要挟他,逼他背叛粘杆处,投靠八爷党。
墨苏咬了咬牙,转身回屋,从灶台下取出毒药——徐渭给的,无色无味,服下后半个时辰就会发作,死状像急病。
他把毒药藏进袖袋,又取出短刀,磨得锋利,藏在腰间。
他决定了:明天去土地庙,但不是“独身”,他要让粘杆处的人跟着,既能救王大娘,又能揪出潜龙阁的密探。
他走到灶王爷神像前,跪下,磕了三个头:“爹,娘,王大娘是好人,求你们保佑她平安。
儿子这趟去,若能活着回来,定要查清你们的冤案;若不能,儿子就在地下陪你们。
”
说完,他站起身,把那张威胁纸条烧了,灰烬撒进灶里,然后拿起《左传》,翻到父亲批注的那一页:“宁为寒砚磨墨死,不作朱笔点冤魂。
”父亲的字迹遒劲有力,像一把剑,刺醒了他的犹豫。
他吹灭油灯,坐在黑暗里,等待天亮。
窗外的风声呜咽,像有人在哭,又像有人在笑。
他知道,明天的土地庙,是一场生死局,但他不能退——为了王大娘,为了父亲的冤案,也为了自己的初心,他必须走下去。
天快亮时,墨苏换了身最破旧的衣衫,把密写的情报藏进鞋底,然后叫醒阿福:“阿福,今天我去城南进货,你把这包茶叶送到清风茶馆,交给老周掌柜,就说‘碧螺春该换了’。
”“碧螺春该换了”是暗号,意思是“有紧急情况,速来支援”。
阿福接过茶叶包,点点头:“墨掌柜放心,我一定送到!”
墨苏拍了拍阿福的头,转身走出翰墨斋,朝阳刚从东边升起,染红了半边天,却照不亮他脚下的路。
他朝着城南土地庙的方向走去,每一步都很沉,却很坚定——这场棋局,他不仅要入局,还要赢,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保护过他的人。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墨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