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伪造批注,误导敌党判断(2/3)
看似有才干,实则张伯行刚直,与八爷党因漕运积怨颇深,王掞则因草拟诏书时触怒康熙,正被闲置,三爷党若重用他们,定会触怒康熙或八爷党;三是日期“辛巳年二月初三”,经查《钱谦益年谱》,那天他确在常熟家中避雪,有《雪夜读史》诗传世,让批注多了层“铁证”。
写完批注,墨苏将衬纸夹回《资治通鉴》底本,又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纸边,去除新纸的光泽。
最后,他在批注旁盖了个假印章——用萝卜雕刻的“牧斋”小印(钱谦益号牧斋),印泥是用朱砂混合蜂蜜制成,盖出的印章边缘会有细微的“晕染”,模仿旧印泥干涸后的效果。
【批注现世:三爷党入瓮】
三日后,陈梦雷果然亲自来取《资治通鉴》底本。
他坐在雅座里,翻书的手指格外小心,当看到那页钱谦益批注时,眼睛瞬间亮了,手指反复摩挲着字迹:“这……这是牧斋先生的真迹?”
墨苏站在一旁,故意露出惊讶的神色:“陈大人也认得?小人前日修复时才发现,还以为是普通批注呢。
”
“普通批注?”陈梦雷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你可知牧斋先生的批注,如今一字难求?尤其是这辛巳年的落款,正是他晚年心境最沉郁之时,见解最是透彻!”他捧着书,反复读着“张伯行”“王掞”的名字,“难怪这两人郁郁不得志,原来是没遇到识才的明主!”
墨苏适时补充:“小人听隔壁裱画的老王头说,张伯行大人最近因漕运亏空被弹劾,王掞大人则赋闲在家,若是三爷能提拔他们,定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
“说得对!”陈梦雷合上书本,起身就往外走,“我这就去见三爷,让他立刻调整《图书集成》的编修名单,把这两位请进核心班子!”
看着陈梦雷匆匆离去的背影,墨苏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夹着蝉翼纱的《礼记注疏》——纱片依旧完好,说明真账本没被动过。
他松了口气,却又想起父亲的话:“治学当求真,治世当求公。
”自己如今靠着伪造批注误导他人,与当年构陷父亲的奸臣,似乎只有“立场”之别,没有“手段”之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隔墙听计:康熙的怒火】
为了确认后续发展,墨苏提前跟老茶头打了招呼,让粘杆处的暗线盯着诚王府。
当晚,他借着“送修补工具”的名义,绕到诚王府东侧的小巷——那里有处废弃的马厩,墙壁与王府书房仅一墙之隔,透过墙缝能隐约听到里面的对话。
“王爷,您看这批注,牧斋先生都推荐张伯行、王掞,可见这两人确实有才干!”是陈梦雷的声音。
片刻后,传来三阿哥胤祉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先生慧眼识珠,孤就说嘛,编书要兼收并蓄,不能只看门第。
明日你就拟份奏折,把这两人调进编修局,分管漕运、诏敕相关的内容。
”
“王爷英明!”陈梦雷附和道,“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