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密信加密,改进传递方式(1/3)
第28章:密信加密,改进传递方式
墨苏坐在案前,指尖捏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前日老周招供时写的“潜龙阁诗会计划”,边角已被他反复摩挲得发毛。
纸上“迷魂香”“蒙古骑兵”“血书逼宫”几个字,像针一样扎在他眼里。
可更让他忧心的,是传递这份情报的方式——之前用的盐粉水密写、活页夹藏,虽能避人耳目,却经不住潜龙阁的细查,万一在西山诗会前情报泄露,不仅粘杆处的部署会落空,自己和老茶头都可能性命难保。
“得换种更安全的法子。
”墨苏将纸折成小方块,塞进砚台旁的笔筒里。
他想起父亲留下的“影墨”图谱里,有一页记着“以书为钥,以字为码”的古法,说是前明锦衣卫传递密信时常用,只是父亲当年觉得“过于繁复,非急险不用”。
如今看来,这“繁复”,倒成了乱世中最可靠的屏障。
【书页密码:以典为钥,定位传情】
墨苏从书架最上层,抽出两本厚重的典籍——《永乐大典?湖字卷》和《古今图书集成?历象类》。
这两本都是三爷党编修时常用的底本,书页边缘布满批注,看似普通,实则是他精心挑选的“密钥本”。
他的计划是:以“卷-页-行-字”为编码规则,比如“湖123-45-5-2”,就代表《永乐大典?湖字卷》第123卷第45页,取该页第5行第2个字,多组编码连起来,就是完整的情报。
为了验证可行性,他先试传一句简单的话:“风至,备伞。
”对应《湖字卷》的编码是“湖012-18-3-4(风)、湖097-23-1-1(至)、湖056-31-2-3(备)、湖088-15-4-5(伞)”。
他将这串数字写在张普通的书目清单上,数字间用“、”隔开,乍一看像是记录书籍的“卷页编号”,任谁也想不到是密信。
午后,老茶头按约定来取“新到的碧螺春”。
墨苏将书目清单夹在茶叶包底层,递过去时轻声说:“这批茶是‘湖字山’产的,按‘卷页’分了等级,您回去仔细核对,别弄混了。
”“湖字山”是他们约定的“《湖字卷》密钥”暗语,老茶头立刻会意,接过茶叶包,点头道:“放心,定仔细核对,不出差错。
”
次日清晨,老茶头就派人送来回信,是张同样的书目清单,上面写着“历034-19-2-1(知)、历078-25-3-4(晓)、历021-30-1-2(即)、历066-17-4-3(办)”。
墨苏对照《历象类》破译,正是“知晓即办”四字,说明老茶头已成功破译,书页密码可行。
可他还是不放心。
《永乐大典》虽厚重,却因三爷党常翻,容易被潜龙阁注意到。
他又想了个“双保险”:表面用《永乐大典》做明钥,实际用《古今图书集成》的分卷做暗钥,且每日的“密钥本”随日期变化——初一用“历象类”,十五用“方舆类”,月末用“食货类”,这样即便敌人截获一两份密信,也无法反推出固定的密钥规律。
【工具改造:微型印章,孔洞藏码】
光有编码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