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翰墨斋风波,借机清理眼线(3/3)
内容;憨厚的送书郎阿四,是粘杆处新派来的助手,看似木讷,实则心思缜密,擅长跟踪与反跟踪。
这三个“残弱”的人,组成了最安全的团队。
老吴守前门,能通过眼神和动作判断来客身份;阿绣装订书籍,不用担心她泄露密信;阿四送书,能顺便传递情报,还能盯梢可疑人员。
墨苏看着他们熟悉环境的身影,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这一次,他的身边,再也没有隐藏的眼线。
【深层布局:康熙御笔的护身符】
为了彻底洗白翰墨斋的身份,墨苏通过老茶头,从内务府弄到了一幅康熙御笔亲书的“学达性天”拓片。
这幅拓片是康熙赏赐给翰林院的,墨苏特意请人装裱成卷轴,悬挂在书肆正中央,下方摆着个香炉,每日清晨都亲自上香。
这一举动,看似只是装点门面,实则是给翰墨斋加了层“护身符”。
一来,御笔拓片代表着“圣眷”,寻常官员不敢轻易来查;二来,三爷党和八爷党若再想动翰墨斋,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触怒康熙;三来,也向外界传递了“翰墨斋是正经书肆,受朝廷认可”的信号,吸引更多文人来此,方便他收集情报。
果然,拓片挂上后,之前那些窥探的目光消失了。
三爷党的人再也没来过,八爷党的密探也换成了远远观望,不敢靠近。
就连顺天府的周大人,也特意派人送来块“诚信书肆”的匾额,算是对之前“错抓”墨苏的补偿。
【夜思:风波后的清醒】
入夜后,墨苏坐在槐树下,看着书肆里悬挂的御笔拓片,月光透过窗棂,在拓片上洒下淡淡的光晕。
他想起这场翰墨斋风波,从被查封到清理眼线,再到重建团队、挂上御笔,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却也让他更加明白:在权力的棋局中,危机往往也是转机,只要善于利用局势,就能将被动化为主动。
他从灶台密格取出李光地留下的宋版《朱子语类》,翻到夹着“防风草解迷魂香”的那一页,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
西山诗会越来越近,潜龙阁和八爷党的阴谋也越来越清晰,他知道,这场风波只是“热身”,真正的生死之战,还在后面。
墨苏拿起那枚密码印,在纸上轻轻盖下“翰墨斋藏书”五个字,看着印章上的小孔在纸上留下的细微印记,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藏巧于拙”。
这枚看似普通的印章,这套看似繁复的密码,还有这个看似平静的书肆,都是他在乱世中守护初心的武器。
初夏的风,带着槐树叶的清香,吹进书肆。
墨苏握紧父亲的“清白砚”,心里充满了坚定。
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清白”,守住身边的人,守住情报的安全,就一定能在西山诗会上,粉碎敌人的阴谋,为父亲的冤案,再往前推进一步。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照亮了翰墨斋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墨苏前行的路。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墨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