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补助金还没焐热,债主就上门了(3/3)
两人对视一眼,一个可怕的猜测在彼此心中同时成形——那两个凶神恶煞的讨债人,极有可能就是周德海引来的“合作方”。
放学后,王强神秘兮兮地把陈景明拽到了村西头那片废弃的砖窑。
他指着远处土路尽头,一棵大槐树下停着的一辆绿色吉普车,压低声音说:“看见没?就是那辆车!前天晚上,天都黑透了,我看见周德海跟一个戴大金链子的胖子,就在这砖窑里喝酒。
我躲在窑洞后头,听见他们说什么‘分成’、‘三七开’,还说什么‘让这事赶紧了了,别闹大’。
”
王强往地上狠狠啐了一口:“我当时还纳闷,现在全明白了!他们这是合伙给你家设局!先想办法卡住你的补助金,逼得你家只能去借他们的钱;等你拿到补发的钱,他们再立刻上门要债,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准……他们还想着用这点债,最后把你家那几亩麦子给低价收了!这是一箭三雕!”
陈景明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根根发白。
他的脑海里,周德海头顶上那行【吃人不吐骨头】的猩红标签,再一次疯狂地翻滚、燃烧起来。
这一次,那字迹竟如烧红的烙铁,灼热刺目,仿佛要生生烙进他的眼底,在他的视网膜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当晚,月光如水,三个人影再次聚在了那片熟悉的麦田深处。
夜风吹过,青色的麦浪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无尽的辛酸与不公。
李娟在地上摊开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用一块石头压住,手里握着那支被她咬出牙印的铅笔。
“正大光明地去告状,这条路走不通了。
”她的声音异常冷静,“乡里只会和稀泥。
我们得用他们自己的规则,把他们打回去。
”
她提出了一个计划,在纸上写下四个字:“债务溯源”。
“我们分头行动。
第一,想办法找到你爸当初借钱时的见证人,哪怕只有一个;第二,搞清楚他们这个‘月息三十’到底合不合规矩,有没有超;第三,查证他们上门要债的方式,算不算……算不算恐吓。
”
王强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眼里闪着兴奋的光:“盯梢的事交给我!我明天就去摸清楚那辆绿吉普车的底细,看它到底是从哪儿来的,都跟谁来往!”
陈景明一直沉默地望着眼前翻涌的麦浪,月光在他的眸子里映出一片清冷的光。
良久,他才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上一次,我烧了那张纸。
这一次,”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在李娟和王强的脸上一一扫过,“我不要烧掉欠条……我要让他们自己跪着,亲手把上面的字撕了。
”
镜头缓缓拉远,月光下,三双小小的手,坚定地叠在了一起。
青涩的麦穗擦过他们的指尖,沙沙作响,如同一场无声的宣誓。
回到家,李娟吹熄了煤油灯,却毫无睡意。
见证人?
合规?
恐吓?
这些词汇,对一个生活在1996年北方农村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就像天方夜谭。
她翻身下床,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拉开床头那个破旧的木头抽屉。
在几本卷了角的课本下面,她摸索着,拿出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册子是去年乡里搞普法宣传时,发给每个小学生的。
封面是蓝白相间的,印着几个穿着制服的卡通小人,标题是几个醒目的大字——《小学生法律常识读本》。
喜欢麦浪翻滚三十年请大家收藏:()麦浪翻滚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