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理论又考对国内军备的了解。
他定了定神,回道:“回总长,若论装备,我军火炮口径、射程皆不如日军。
但若在山区作战,可利用地形构建隐蔽炮位,集中火力打击敌军侧翼,同时以步兵袭扰其后勤,扬长避短……”
他刚说完,蒋坐宾又开口了:“听说德国正在搞摩托化部队?你觉得这东西在咱们中国适用吗?”
“回次长,摩托化部队对道路、燃料要求极高,目前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确有难度。
但可先组建小规模战车连,配合骑兵侦查,在平原地区或许能出奇效……”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简直成了车轮战。
从欧洲战局分析到国内军备改革,从战术推演到后勤保障,三位长官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恨不得把他在德国学到的知识连根刨出来。
李宇轩暗自叫苦:不是,也没人告诉我这些人这么难缠啊!怎么动不动就追问细节?我课堂上学的理论和脑子里藏着的后世知识,都快被榨干了啊!
他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捡着合适的内容回答,既不能显得无能,又不能暴露自己“预知未来”的秘密,尺度拿捏得小心翼翼。
好在德国六年没白待,那些战术条例、武器参数早已刻在脑子里,应付起来倒也不算露怯。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办公室时,段奇瑞终于停下了提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缓和了些:“宇轩啊,在德国留学这些年,还是学到了不少本事啊。
”
蒋坐宾也笑了:“哈哈哈,确实是个人才,对新战术的理解比咱们这些老头子透彻多了。
”
“可以了,宇轩,你先回去吧,等我们商议好了再给你安排职务。
”段奇瑞挥了挥手。
“好的,总长大人,次长大人。
”李宇轩如蒙大赦,敬了礼转身退出办公室,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刚走,办公室里的气氛就变了。
作战厅厅长率先开口:“你们觉得这个李宇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