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抵抗的准备!”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我能听出其中隐藏的沉重。
“没错,誓死抵抗!”我加重了语气,“但抵抗,绝不能是盲目的牺牲!我们必须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尽可能地削弱日军的攻势,保存我方有生力量!”
我摊开一份我自己绘制的,更详细的华北地图,上面用铅笔标注着一些秘密的防御工事和预设的伏击点。
这些都是我根据历史记忆,结合当前地理实际,以及29军的兵力部署,反复推演的结果。
“李将军,立即命令29军,在卢沟桥和宛平城附近,秘密增设一些隐蔽的火力点,尤其是在桥体下方和城墙内部。
”我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语气沉着冷静,“同时,将一部分重武器,例如迫击炮和重机枪,提前部署到这些位置,并做好伪装。
一旦日军发起进攻,这些火力点将能起到奇袭和迟滞的作用。
”
李宗汉将军听着我的部署,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这些细节,超出了常规的防御思维,带着一种先发制人的精准。
“另外,命令29军,将部队分散部署,避免过于集中,以减少日军炮火的杀伤。
”我继续说道,“同时,在日军可能增援的道路上,提前埋设地雷,并做好道路破坏的准备。
”
陈思明则担忧起物资的运输:“将军,这些额外的部署,需要更多的弹药和工程器械。
目前华北地区的储备,恐怕难以满足。
”
“我早有准备。
”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拟定好的紧急调拨清单,“我已经向最高统帅部申请,将一批秘密储备的武器弹药和工程器械,通过秘密渠道,尽快运往华北。
这批物资,将由最可靠的部队护送,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前线!”
我知道,这些物资,是历史中29军所缺乏的,也是我试图改变历史轨迹的关键一步。
虽然不能改变战争爆发的命运,但我可以尽力提高我们的抵抗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周,我还秘密会见了“红色军队”方面的另一位联络员,他是一位名叫朱德的将军(虽然我无法直呼其名,但他的存在和身份在我心中是明确的)。
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共合作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初步达成了共同抗日的意向。
“韩将军,”朱将军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我方愿意接受改编,共同抗击日寇!我们愿意放下一切成见,共赴国难!”
我看着这位将军,心中感到一阵欣慰。
至少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朱将军,这真是民族幸事!”我起身,向他深深鞠躬,“我个人会全力促成此事!希望我们能早日携手,共抗外侮!”
朱将军也向我回了一礼:“韩将军深谋远虑,令人敬佩!”
送走朱将军,我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
国共合作,至少能够凝聚全国的力量,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抗日统一战线。
我知道,这其中会充满摩擦和矛盾,但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这些都必须暂时搁置。
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着白天的一切。
外交上的碰壁,军事上的秘密部署,以及国共合作的曙光。
一切都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牢牢地困住。
我知道,我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在七七事变爆发后,能够让中华民族多一份抵抗的希望,多一份生存的可能。
窗外,月光清冷。
我的心头却燃起一团火,那是复仇的火焰,也是希望的火焰。
小日本,你们等着吧!
六月第三周:日军压境与民众动员
六月的第三周,华北的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日军在卢沟桥附近的军事调动愈发频繁,各种挑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枪炮声不绝于耳,宛平城内的居民夜不能寐。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周三上午,北平特务处主任——宋哲元将军派来的联络官——董英斌,再次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他的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苍白,眼神中充满了血丝,显然是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韩将军,卢沟桥的局势,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董英斌的声音有些嘶哑,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日军几乎每天都在宛平城外进行挑衅,甚至向城内开枪射击,声称有失踪士兵,要求入城搜查!宋将军已经多次严词拒绝,但日方态度极其嚣张,扬言要采取‘自由行动’!”
我接过董英斌递过来的最新情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日军这几天的无理要求和挑衅行为。
什么“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入城搜查”,什么“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挑衅射击”,这些都是日本人惯用的伎俩,为了制造事端而编织的谎言。
我的拳头紧紧握起,指甲深深地陷进掌心,但疼痛却让我更加清醒。
“自由行动……”我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不屑与愤恨,“这正是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惯用说辞!董英斌,你回去告诉宋将军,告诉29军的全体将士,卢沟桥,宛平城,是中华民族的土地,绝不能退让半步!”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语气变得坚定而有力:“命令29军,提高最高警戒级别,所有官兵进入战备状态!重申严禁主动开火的原则,但若日军胆敢越界,胆敢向我方开枪,立即予以坚决反击,绝不姑息!”
董英斌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得到了巨大的鼓舞:“是!将军!宋将军和全体将士,绝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离去,步伐比来时更加坚定。
送走董英斌,我立即召集了参谋部的作战、情报、后勤等主要负责人进行紧急磋商。
我的内心异常沉重。
我知道,历史的齿轮已经转到了这个节点,卢沟桥事变几乎不可避免。
我能做的,就是尽力让它以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式爆发,并且为此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赵国文,命令所有潜伏在日军内部的情报人员,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收集到日军的具体作战计划,尤其是他们可能利用的‘借口’和‘导火索’!”我对着情报负责人赵国文命令道,眼神锐利,“李宗汉,再次确认29军的防御部署,确保我们之前的所有秘密火力点都已经到位,弹药储备充足!”
李宗汉将军沉声回应:“是!将军!我已于昨日再次派人前往华北,确认了所有部署。
29军的将士们,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与日寇一战!”
陈思明则汇报了最新的物资调拨情况:“将军,第一批紧急调拨的弹药、器械已于今日凌晨运抵石家庄,正在分发至各部队。
第二批物资也已装车,预计三天内运抵。
”
我点了点头,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至少,在物资上,我们比历史上的29军有了更多的准备。
当天下午,最高统帅部召开了扩大会议,除了军政要员,还邀请了一些社会贤达和地方实力派代表。
会议气氛异常凝重,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战争迫近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在会议上,详细汇报了华北的最新局势,并明确指出:日本的侵略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必须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各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民族存亡的战争!”我站在会议桌前,语气铿锵有力,“我们必须放弃一切幻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誓死抵抗外敌入侵!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唯有背水一战!”
我的话语,如同惊雷,在会场中激起阵阵波澜。
许多将军和代表都面色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知道,民族的觉醒,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
会议结束后,一位地方实力派的代表,名叫冯玉祥将军(虽然我不能直接称呼他,但他的身份和历史地位是明确的),他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
他的手掌粗糙有力,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但也带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韩将军,您的话,振聋发聩!”冯将军语气沉重,“我们这些老骨头,虽然不如年轻人那般冲劲十足,但只要国家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