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持久战的开端。
我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可以改变历史的细节,让我们的将士们,不再像历史中那样孤立无援。
李宗汉将军和陈思明将军早已守候在侧。
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刻下达了一系列作战指令:
“李宗汉,命令29军各部,务必坚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绝不能让日军突破防线!同时,立即抽调周边部队,以最快速度向卢沟桥方向集结,准备支援!”
“陈思明,紧急调拨所有可用物资,优先保障卢沟桥前线的弹药和医疗补给!命令所有后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将物资送往前线!”
我的指令,如同疾风骤雨,迅速传达到全国各地。
整个参谋本部,所有的军官和文职人员,都进入了战时最高戒备状态。
电报机滴滴作响,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整个办公室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个人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当天下午,最高统帅部召开了紧急会议。
我作为参谋本部次长,详细汇报了卢沟桥的战况,并提出了我的全面抗战策略。
会议气氛异常凝重,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各位,日军的侵略,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我站在会议桌前,语气铿锵有力,“我们必须放弃一切幻想,以全民抗战的决心,誓死抵抗外敌入侵!我提议,立即向全国发布抗战动员令,号召全国军民,共赴国难!”
我的提议得到了与会将军们和社会贤达的普遍认同。
一位德高望重的地方将领,他曾经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刻也面色沉重地站了起来,慷慨激昂地说道:“韩将军说得没错!我们绝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亡国灭种!我愿率部,誓死保卫国家!”
我看着这些充满斗志的将士们,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至少,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我们最终还是能够团结起来。
七月八日,卢沟桥的战火仍在蔓延。
日军调集更多兵力,对宛平城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
我方29军将士,手持大刀,身披血衣,与日寇展开肉搏,宁死不退。
战报不断传来,每一次都让我心如刀绞,但我知道,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唤醒整个民族。
董英斌,那位来自29军的联络官,在七月八日晚,再次出现在我的办公室。
他的军装上沾满了灰尘和血迹,脸上满是硝烟的痕迹,双眼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韩将军,宛平城,还在我们手里!”董英斌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令人动容的坚定,“日寇的炮火很猛,伤亡很大,但兄弟们誓死不退!他们都在问,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打垮小鬼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走到董英斌面前,拍了拍他肩膀上的灰尘,眼中充满了敬意:“董英斌,你做得很好!回去告诉宋将军,告诉29军的每一位将士,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他们!最高统帅部已决定,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绝不让一寸山河沦陷!”
董英斌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步伐虽然疲惫,但却无比坚定。
这周,我几乎没有合眼。
我的办公室里,彻夜灯火通明。
我的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不断地接收、分析、决策。
我指挥着全国各地的兵力调动,物资运输,情报收集。
我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讲话而变得嘶哑,但我的意志,却如同钢铁般坚韧。
七月十日,国际联盟发表声明,对卢沟桥事件表示“关注”,呼吁中日双方保持克制。
英、美等国也纷纷表态,表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关注?”我冷笑着,将这份国际声明扔到一旁,对赵国文说,“他们以为,一纸空文就能阻止豺狼的胃口吗?他们只会坐视不理,直到火烧到他们自己身上!”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国际社会虚伪面孔的愤怒。
我知道,我们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
夜幕降临,重庆的江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但我的心,却像这七月的天空,被战火的乌云笼罩。
我站在窗前,望着远方,仿佛能看到卢沟桥畔的火光冲天,听到将士们的厮杀声。
我的拳头紧紧握起,指甲深深地掐进掌心。
疼痛,让我更加清醒。
八年抗战,从这一刻起,真正落在了我的肩上。
七月第三周:谈判破裂与全面备战
七月的第三周,卢沟桥的战火持续不断,北平的局势如同一锅沸腾的开水,随时可能溢出。
日军表面上假意谈判,暗地里却不断增兵,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而我,韩夏,在指挥部里,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战况,一边则马不停蹄地筹划着全国的全面备战。
七月十一日,日军与29军在卢沟桥暂时达成停火协议。
然而,这份协议,不过是日军掩盖其增兵和进一步侵略的烟雾弹。
就在停火协议达成的同时,北平特务处传来急电,日军大批援兵正从天津、塘沽方向源源不断地涌入,更有从关东军抽调的精锐部队,正秘密向华北集结。
“韩将军,日军根本就没有谈判的诚意!”赵国文将军将一份份情报递到我手中,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他们这是在利用谈判争取时间,为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
我看着这些情报,冷笑一声。
这与历史的进程完全一致。
日军的狡诈和无耻,我早已心知肚明。
“赵国文,立即将这些情报呈报最高统帅部,并通知外交部,严词揭露日军的阴谋!”我沉声命令,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同时,严密监控日军所有调动,尤其注意其炮兵部队和航空兵的动向。
将所有情报,第一时间传达到29军指挥部!”
我深知,日军的真正目标,是整个平津地区。
卢沟桥的冲突,只是他们发动侵略的借口。
我必须在他们发动全面进攻之前,尽力为29军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并为全国的全面抗战做好部署。
当天下午,我召集了参谋本部核心成员,进行紧急军事会议。
作战参谋李宗汉将军和后勤参谋陈思明将军,都面色凝重,蓄势待发。
“各位,日军的阴谋已经暴露无遗。
”我环视着会场的每一个人,语气沉重而有力,“他们的停火,不过是缓兵之计。
我判断,他们很快就会对平津地区发动全面进攻。
因此,我们必须立即着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备战!”
李宗汉将军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些实际困难:“将军,平津地区目前只有29军一部,兵力相对分散,且装备落后。
而日军的援兵正源源不断地开到,一旦他们发动总攻,29军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
“我知道!”我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李宗汉,立即向最高统帅部建议,从周边军区抽调精锐部队,秘密向华北集结,准备支援29军!同时,命令29军,利用日军‘停火’的间隙,加紧修筑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并尽可能地将物资和伤员后撤。
”
陈思明将军则担忧后勤补给:“将军,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对后勤将是巨大的考验。
尤其是在日军可能随时切断交通线的情况下。
”
“我早有准备!”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拟定好的紧急物资调配计划,“我已经向最高统帅部申请,将全国各地的战略储备物资,优先调拨至华北地区。
同时,命令全国各地的工厂,优先生产军需物资,昼夜不停!我们必须用我们的一切力量,支援前线!”
我的声音虽然疲惫,但却充满了力量。
我知道,在抗战初期,物资的匮乏将是最大的挑战。
但我必须尽力去克服,去弥补。
这周,最高统帅部根据我的建议,向全国发布了抗战动员令,号召全国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