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谷回音——填补留守心灵的孤独(1/3)
凌笑的注意力从那份签名的风波中抽离,意识沉入了系统界面。
就在刚才,代表着五百公里影响范围的虚拟地图上,出现了一片他从未见过的异常区域。
那不是代表工业污染的深红色光斑,也不是象征交通拥堵的橙黄色线条,而是一片片分散开来,却又在地理上同属一个大区域的淡灰色光点。
它们像洒在地图上的陈旧灰尘,与其他色彩鲜明、代表着具体物理事件的光源格格不入,显得黯淡而沉寂。
他的意念轻轻触碰,无数个光点的信息标签迅速聚合、提炼,最终形成了一行清晰的文字。
“XX地区多个村落留守儿童群体性情感关怀缺失负面状态(长期父母分离,祖辈沟通有限,导致孤独感、自卑感、情感表达能力弱化)。
”
凌笑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他处理过废气,解决过拥堵,甚至消除过网络上的恶意谣言,但这些都是相对具体的存在。
可“情感缺失”?
这东西虚无缥缈,藏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怎么可能成为献祭的目标?
他忍不住在心中发问:“系统,这种东西也能献祭?这比看得见摸得着的麻烦抽象太多了。
”
系统的回应一如既往的冰冷而高效:“‘心理健康’与‘情感福祉’是构成社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规模、群体性的情感荒漠化,将从根源上侵蚀文明的活力与未来潜力,属于高优先级的负面状态。
其存在,正在持续降低系统评定中的‘文明幸福指数’。
根据威胁评估,该事件优先级为:P1,人文关怀紧急事件。
”
P1级别。
凌笑心中一凛。
他记得上一次出现这个级别,还是那次化工厂泄漏的边缘事件,差点就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没想到,一群孩子内心的沉默与孤独,在系统的评估中,竟然与一场迫在眉睫的物理灾难同等重要。
他没有冲动地立刻赶往那个地区。
对于这种深入人心的问题,亲身前往反而可能因为陌生人的闯入,激起孩子们更深的防备。
他选择了更高效、更隐蔽的方式。
“系统,调取该地区所有公开信息、新闻报道。
另外,启动【信息洪流伪装】,渗透检索相关公益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内部调研报告,我需要理解问题的根源。
”
指令下达,庞大的数据流瞬间开始奔涌。
凌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无声的画卷。
公开的新闻里,是逢年过节时对留守儿童的样板式慰问,镜头下的孩子们大多低着头,笑容勉强。
而在那些匿名的、更真实的调研报告里,他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文字。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受访儿童,每年与父母通话次数少于十次,平均通话时长不足三分钟。
”
“……在‘你最想和谁说心里话’的问卷中,选择‘没有人’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
”
“……部分儿童表现出对情感的‘钝感’,即无法准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难以理解他人的善意,习惯性用沉默或攻击性行为作为自我保护……”
一桩桩,一件件,冰冷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
他们就像在贫瘠土地上挣扎生长的幼苗,缺少阳光和雨露的浇灌,只能将根系深深扎进孤独的土壤里,变得坚硬、沉默,甚至带刺。
直接“献祭”掉孩子们的孤独、自卑?
凌笑几乎是瞬间就否定了这个粗暴的想法。
情感是复杂的共生体,强行抽离负面情绪,就像从一幅画中抹去所有的阴影,只会让整幅画变得苍白失真,甚至彻底崩坏。
那不是拯救,是另一种形式的毁灭。
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与系统进行着高速的方案推演。
“不能直接针对情感本身。
这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问题的核心不是孤独和自卑本身,而是导致这些情感滋生、固化的‘隔阂’。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隔阂,祖辈与孙辈之间的代际隔阂,孩子们封闭内心与外界的心理隔阂……”
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系统,能否将献祭目标定义为这些‘阻碍情感连接与表达的无形隔阂’?”
“方案可行性评估中……目标过于抽象,需要定义精确的锚点。
建议与正向行为进行联动,以确保能量释放的有效性。
”
“联动?”凌笑瞬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献祭掉‘隔阂’的同时,需要有一个‘契机’来让正向的情感流动起来?”
“正确。
可将现有或即将发生的正向情感互动渠道作为能量释放节点,系统可临时大幅增强其效果。
例如:一次来自志愿者的关怀访问、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一通来自远方父母的电话、一次同伴间的友好游戏……系统将放大这些行为产生的温暖效应,如同在干涸的土地上进行人工增雨,播撒‘情感种子’。
”
这个方案让凌笑眼前一亮。
这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抹除,而是精妙的催化与引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不创造情感,只是移开挡在心灵河流上的淤泥,并让上游的每一滴雨水,都能更顺畅、更有效地汇入河道。
“就这么办。
”凌笑下定了决心,“执行方案,消耗300,000点,开始这次精细操作。
”
“指令确认。
总点数: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