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临危受命(2/3)
组织,更要相信你自己整理出来的这些思路是有价值的。
汇报的核心,就是把你写在材料里的东西,清晰、有条理地讲出来。
我和小张小李会全力配合你,做好所有的后勤保障和资料支持。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最后那句话,王科长说得格外用力。
他看着秦墨,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托付。
秦墨哑口无言。
他知道,这一次,所有的退路都被堵死了。
再推脱,就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政治责任问题了。
他感觉自己像被一股巨大的漩涡裹挟着,身不由己地朝着那个他最想逃离的方向冲去。
“我……我试试吧。
”半晌,秦墨才从喉咙里挤出这么一句,声音干涩。
“不是试试,是必须拿下!”王科长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随即转向小张和小李,“小张,你立刻把之前收集的所有关于‘九五’计划的背景资料、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兄弟省市的动态,全部整理出来,送到秦墨桌上!小李,你负责后勤联络,确保秦墨这两天有任何需要,都能第一时间满足!”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如同战场前的指挥部。
秦墨看着眼前突然堆成小山的文件和资料,感到一阵阵眩晕。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了几口气。
事已至此,抱怨和恐惧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就是硬着头皮上。
他回想起自己整理初稿时那些小心翼翼嵌入的、带有前瞻性的观点,比如优化创业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这些观点虽然源自未来,但被他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语言进行了包装。
现在,他需要做的,不仅是复述这些观点,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准备好应对省领导可能提出的各种深入追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三天,秦墨几乎住在了办公室。
白天,他反复研读文件,将初稿的逻辑脉络梳理了一遍又一遍,设想着省领导可能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晚上,他就在办公室支开行军床,对着墙壁练习讲解,调整语速和措辞。
小张和小李也被他的拼劲感染,跑前跑后,帮忙查找数据、核对细节、准备图表。
王科长则成了最严格的“考官”,不断模拟省领导提问,从政策依据到现实可行性,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逼着秦墨把每一个细节都吃透嚼烂。
在这高强度的准备中,秦墨发现,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他记忆中的、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正与他眼前研究的“九五”计划议题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不仅能清晰地阐述初稿中的观点,甚至能下意识地引申出一些更具深度的思考,虽然他会立刻警觉地收住,但那种“洞悉先机”的感觉,却让他对这次汇报,莫名地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底气。
汇报的前一晚,秦墨最后一次演练完毕,窗外已是夜深人静。
王科长没有离开,他递给秦墨一支烟,两人站在走廊尽头默默地抽着。
“小秦,”王振山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说道,“我知道,你心里可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不一定想长久待在机关。
这我理解。
但这次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次机遇,一次可能真正影响山阳未来几年发展走向的机遇。
你材料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