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暗流涌动(2/3)
的困境,是秦墨无法回避的现实。
父亲秦志刚出院后,情绪一直低落。
农机厂破产清算的消息正式公布,那笔少得可怜的安置费,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全家人的心上。
筒子楼的夜晚,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中药味和挥之不去的愁绪。
“爸,我打听了,街道正在搞社区服务网点,扶持下岗职工。
”秦墨将削好的苹果递给父亲,尝试着开口,“我觉着,凭您的手艺,开个自行车、小家电维修铺,肯定行。
”
秦志刚闷头抽着烟,半晌才叹气:“说得轻巧,租门面、进货,哪一样不要钱?那点安置费,还得留着给你妈看病、家里应急。
”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秦墨语气坚定,“我打听过了,政策有小额贷款,手续我帮您跑。
启动资金……我这边也攒了点。
”他将这个月工资的大部分,连同之前悄悄攒下的几百块钱,塞到母亲手里。
张爱珍看着厚厚一沓钞票,吓了一跳:“小墨,你哪来这么多钱?你在单位可别……”
“妈,您放心,干净钱。
”秦墨打断母亲的疑虑,“是单位发的下乡补贴和一点奖金。
我在市政府吃饭有食堂,花不了什么钱。
”
看着儿子日渐沉稳的面容和眼中不容置疑的坚持,秦志刚掐灭了烟头,混浊的眼里终于燃起一丝微弱的光:“你……真觉得能行?”
“爸,我相信您的手艺。
”秦墨用力点头,“咱们一步步来,总比坐在家里发愁强。
”
接下来的几个周末,秦墨骑着那辆二手自行车,穿梭在寒冷的街道上。
他陪着父亲看门面,跑街道办咨询政策,填写各种申请表。
他还利用在改制专班接触到的信息,帮父亲分析哪个地段人流量大,哪种维修需求更迫切。
这些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缜密,让秦志刚夫妇既感欣慰,又有些疑惑,但最终都化为了支持儿子的行动。
小小的维修铺,在全家人的努力和秦墨从未来带来的“信息差”辅助下,竟也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周六的下午,秦墨为了查找一份关于集体企业改制的政策文件,再次来到了市图书馆。
他径直走向社科阅览区,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借阅台。
那个熟悉的身影不在。
他有些失落,在书架间漫无目的地翻阅着。
忽然,在靠窗的一排阅览桌旁,他看到了林芷若。
她正低头专注地看着一本书,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柔软的发丝上跳跃。
秦墨的心跳漏了一拍,正犹豫着是否上前打扰,却注意到她微微蹙起的眉头,似乎遇到了难题。
他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轻声打招呼:“林芷若同志?”
林芷若抬起头,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浅浅的笑意:“秦墨?真巧。
”
“我来查点资料。
”秦墨指了指她面前那本厚厚的《政治经济学》,“遇到难题了?”
林芷若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书:“馆里要搞业务考核,得复习这些理论,有些地方看得似懂非懂。
”
秦墨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目光扫过她标注的章节,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