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把寨的狂欢(1/3)
寅时刚过,天幕还是一片沉沉的绀青色,丽江古城尚在沉睡,只有几声零落的鸡鸣犬吠,打破黎明前的寂静。
张府侧门“吱呀”一声轻响,张绥之和张雨疏姐弟二人,已是一身利落打扮,悄然走了出来。
张绥之换上了一套便于骑马的宝蓝色窄袖箭衣,外罩一件挡风的灰鼠皮斗篷,更显得身姿挺拔,英气勃勃。
张雨疏则是一身较为朴素的月白色棉裙,外披一件莲青色锦缎斗篷,发髻简约,未施太多脂粉,却自有一股清丽气质。
二人身后,跟着一个背着简单行囊的小厮。
“绥之,东西可都带齐了?驱蚊避瘴的香囊、应急的丸药,还有送给阿诗玛姐姐和寨中长老的见面礼?”张雨疏细心,又低声确认了一遍。
“姐姐放心,都带着呢。
”张绥之拍了拍腰间鼓鼓囊囊的褡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快走吧,别让阿诗玛姐姐等急了。
”
姐弟二人踏着清冷的石板路,穿过尚在沉睡的街巷,来到了约定的望江楼门口。
天色微熹,酒楼还未开门营业,只有门口悬挂的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等了约莫一刻钟,只听一阵清脆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晨雾中,三骑快马疾驰而来,当先一骑,正是阿诗玛。
她今日未穿裙装,而是一身赭红色的紧身猎装,牛皮护腕,长裤塞在麂皮短靴中,更显得双腿修长,英姿飒爽。
她身后跟着两名同样装束精干、腰间佩刀的火把寨武士。
“雨疏妹妹!小公子!等急了吧?”阿诗玛利落地翻身下马,笑容在晨曦中格外明亮,“走吧,路可不近,咱们得抓紧时间,赶在正午前到寨子,正好能赶上庆典最热闹的时候!”
她带来的两匹备马,神骏非凡,一看便是善于山行的好马。
张绥之少年心性,见了良驹,更是欢喜,与姐姐在阿诗玛的帮助下上了马。
那小厮则自行返回张府。
“坐稳了!跟上我!”阿诗玛一声清叱,一夹马腹,率先冲了出去。
张绥之和张雨疏连忙催马跟上,两名火把寨武士殿后。
五骑快马,踏着渐亮的天光,冲出丽江城南门,向着莽莽苍苍的群山深处而去。
起初的道路还算平坦,是官府修缮的官道,沿着河谷蜿蜒。
但行了约莫一个时辰后,道路渐渐变得崎岖难行。
他们离开了主河道,拐进了一条隐在山坳间的马帮小道。
路宽仅容一骑通过,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幽谷,谷底传来湍急的水流轰鸣声。
空气变得湿润而清新,带着浓郁的草木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路旁的植被也越来越茂密,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藤萝缠绕,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随处可见。
鸟鸣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听到远处山林深处传来的不知名野兽的嚎叫。
张绥之虽是丽江人,但自幼生长在城内,最多也只是在城郊游玩,何曾深入过这等原始荒蛮的山野?他一边紧张地控制着坐骑,在湿滑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一边又忍不住被这从未见过的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所震撼。
嶙峋的怪石、飞泻的瀑布、弥漫在山腰的乳白色云雾,都让他感到一种近乎窒息的壮美。
张雨疏显然也是第一次走这样的路,脸色有些发白,双手紧紧握着缰绳,但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惊奇。
阿诗玛显然对这条路熟悉之极,她骑术精湛,在山路上如履平地,不时回头照应姐弟二人,看到他们紧张又兴奋的样子,大笑道:“怎么样?这路够劲儿吧?我们火把寨,可是藏在深山里的宝贝地方,寻常人可没福气见到!”
越往深处走,人工开凿的痕迹越少,道路几乎完全依靠天然的地形。
有时需要牵着马涉过冰冷刺骨的溪流,有时则需要沿着几乎垂直的悬崖上的栈道小心翼翼地挪动。
张绥之的衣衫早已被汗水和林间的雾气打湿,心中那点最初的浪漫幻想,早已被这实实在在的艰辛路途磨去了大半,只剩下对阿诗玛和火把寨民日常生活的深深敬佩。
足足跋涉了两个多时辰,日头将近中天,就在张绥之觉得双腿麻木、浑身快要散架的时候,前方豁然开朗。
他们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眼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山谷。
山谷四周是刀削斧劈般的险峻山峰,如同天然的屏障。
谷地中央,地势相对平缓,一条清澈的河流如同玉带般蜿蜒穿过。
最引人注目的,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村寨。
那村寨与丽江城的青瓦白墙、规整布局截然不同。
所有的房屋都是用粗大的原木和山石搭建而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松木板或茅草。
房屋样式古朴粗犷,几乎看不到笔直的线条,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
寨子周围用削尖的巨大木桩围起了高大的栅栏,栅栏上设有了望塔楼,隐约可见手持长矛、腰挎弯刀的武士在上面巡逻。
整个寨子弥漫着一股野性、强悍、与世隔绝的气息。
“到了!这就是我们火把寨!”阿诗玛勒住马,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她张开手臂,仿佛要将整个山谷拥入怀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绥之震撼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空气中飘来燃烧松脂的烟火气、烤肉的香味、还有某种狂野的鼓点声和隐隐约约的人声喧哗,预示着庆典已经开始。
他们策马下到谷底,穿过寨门。
守门的武士见到阿诗玛,纷纷右手抚胸,躬身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进入寨子,里面的气氛更是热烈。
到处都是人,男女老少,都穿着色彩鲜艳、绣着繁复图案的民族服饰。
男人们大多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刀刻般的皱纹和豪迈的笑容,不少人腰间都挂着短刀或弓箭。
女人们则更加引人注目,她们不像汉家女子那样束胸裹足,衣衫更为紧身短小,露出健康的胳膊和小腿,脖子上、手腕上、脚踝上都戴着沉甸甸的银饰,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充满了活力。
看到阿诗玛带着两个明显是汉人打扮的陌生人进来,寨民们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尤其是看到张绥之这样一个面容白皙、俊秀文弱的少年郎,更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许多年轻女子毫不避讳地指着他,交头接耳,发出咯咯的笑声,眼神大胆而炽热。
张绥之何曾见过这等阵仗,被这么多充满野性美的女子盯着看,只觉得脸上发烫,下意识地往阿诗玛身边靠了靠。
张雨疏也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