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破晓之明(2/3)
抖不成调,“赵思绾…他…他是不是……是不是……”后面恐怖残忍猜想,无勇气说出口。
青年没有立刻回答,也未看少年,只沉默定定看跳跃火焰。
沉默侧脸在火光映照下冷硬无表情。
这沉默比任何嘶吼肯定更具摧毁力量,如无形手扼住喉咙,拖入最深最冷绝望深渊。
少年仿佛亲眼看到残酷画面:林初心被铁链锁拿,押回长安城,面对食人血肉魔王……挖胆……曝尸……胃里翻江倒海,恶心感冲喉,猛弯下腰剧烈干呕,却因腹中空空,只酸涩胆汁灼烧食管,冰冷绝望如寒线顺脊椎蔓延四肢百骸。
救自己性命的人,心中光明化身的大侠,因自己落得万劫不复凄惨下场!而自己……除了无用地干呕颤抖,还能做什么?对自身弱小无能为力的刻骨恨意,如最凶猛毒虫,比左臂疼痛更甚百倍,疯狂啃噬五脏六腑灵魂!
“为什么……”少年瘫软草堆,眼神空洞望火焰,喃喃自语,像质问青年,又像质问无情老天,质问消散或许正承受无尽痛苦的英雄魂魄,“他为什么要救我…像我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他付出这样的代价……根本不值得……”巨大负罪感无力感,如两座大山压胸口,喘不过气,看不到光亮。
“值不值得,不是由你说了算。
”青年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不容置疑冷静,打断少年沉浸自毁的自怨自艾。
他放下酒囊,目光重落少年身上,锐利如刀,带穿透力。
“那是他的选择。
他选择救你,选择独自留下,选择自己认定的道路结局。
”他顿了顿,似想到什么,眼神瞬间飘远。
弯腰从身后破旧行囊摸索,手腕一抖,“哐啷”一声,一件东西随意扔出,落少年身前枯草堆。
那是一柄剑。
极其破旧、毫不起眼的铁剑。
剑身黯淡布满划痕锈迹,剑鞘简陋皮革粗糙缝制,边缘磨损翻卷毛糙。
正是少年荒野逃难时丢失、却始终视为最后家当念想、唯一能证明“我是谁”的破铁剑!
少年猛瞪大眼睛,瞳孔因震惊放大,难以置信死死盯旧剑。
心脏疯狂擂动,几乎撞破肋骨!它怎会在这里?难道……
“他在那堆白骨里找到你时,这东西掉在旁边骨缝里,被碎骨破布半埋着。
”青年淡淡解释,语气恢复随意,“他看着碍眼,或许觉得你小子有点意思,就顺手捡回。
想着……等你醒了,或许还需要这么个东西当念想,或防身。
”他用下巴指指剑,“现在,物归原主。
它是你的了。
”
少年颤抖,极缓慢伸出未受伤右手,指尖空中迟疑,才小心翼翼、如触碰易碎品般,触到冰冷熟悉剑柄。
粗糙木质纹理硌指尖,带来奇异真实触感。
一股难以言喻、混杂酸楚悲痛渺茫慰藉沉重责任的复杂情绪,如决堤洪水猛冲心头,撞击鼻腔眼眶,带来强烈酸涩感。
这破剑,是模糊记忆唯一能抓住关于“自己”的微弱线索,也是与荆云那段短暂狼狈、却充斥幼稚热血“行侠仗义”梦想的最后见证。
如今,被林初心从尸山血海拾起,又经这古怪姓赵、态度矛盾青年之手,跨越生死未知,重新回到面前。
“拿着吧。
”青年看少年紧握剑柄、因过度用力指节发白微微颤抖的手,目光在他苍白却难掩天生倔强的脸上停留片刻,声音里第一次彻底褪去所有戏谑慵懒嘲讽伪装,只剩一片深沉近乎凝重平静。
“这柄剑……是林初心……最后留给你的东西。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冰凉皮革剑鞘触指尖,寒意沿皮肤下血管蔓延心脏深处。
少年蜷缩草堆,紧抱失而复得破剑,像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心底深处,有一微弱却固执声音在呐喊抗拒。
他不信。
不信林初心就这样死了。
并非盲目崇拜,也非无法接受现实。
而是一种更朦胧、难以言喻的感觉,深植直觉的笃定:那样一个人,那样一道光,不会如此轻易无声被乱世黑暗吞噬。
他的身影名字,承载太多未尽传说念想,仿佛注定奏响更加惊天动地乐章,而非终结于沉默交换。
“还没闯长安城呢……”少年失神喃喃,声音轻如梦呓,“还没闯长安城……他生命里最后最辉煌的绝响,还没奏响啊……”在他简单认知里,像林初心那样的大英雄,最终归宿应该在那恶魔盘踞都城,做出震古烁今大事,哪怕最终倒下,也必然天地同悲日月无光的壮烈,而不是如此憋屈传闻不堪死在一个交换条件里。
他坚信那绝响必然与长安城紧密相连。
“闯长安城?哈哈哈!”旁边赵姓青年像听到最荒谬笑话,笑声突兀炸开寂静寒夜,带几分尖锐嘲讽,但若仔细分辨,那笑声深处更多是一种难以言喻复杂情感——有对天真梦想嗤笑,有对残酷现实愤懑,有对往昔追忆,或许还有一丝被“绝响”二字狠狠勾起、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刺痛悸动。
林初心当然没有死——至少在此刻赵姓青年认知判断里,他绝不信林初心会如此轻易毫无价值倒下。
那男人顽强生命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们曾一起经历远比这更凶险绝境。
然而在他心中,那个曾与他肝胆相照纵马高歌、纯粹怀侠义理想的林初心,确乎已经“死”了。
他们曾有过命交情。
真正刀光剑影里背靠背杀出血路、能将最脆弱后背完全交付对方的情谊,浓烈如最醇酒。
可这吃人乱世如巨大无情磨盘,终究将太多美好纯粹东西碾磨成齑粉。
分歧不知不觉产生,如冰面裂痕,最初细微难察,最终彻底割裂彼此站立位置。
林初心,人如其名,仗艺高人胆大,行踪飘忽,独来独往。
他不信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算计利益的藩镇军阀,视他们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根源。
作为名动江湖享有盛誉的大侠,他若肯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甚至择一势力投效,未必不能安享富贵,至少偏安一隅逍遥自在。
可他骨子里刻着执拗,硬扛“天下大义”旗帜,固执认为结束纷争乱世拯万民水火,是他这等身负绝艺“大侠”不可推卸责任,是高于个人生死荣辱使命。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记忆里,林初心曾站高坡迎猎猎狂风昂然立誓,眼神亮灼人,仿佛能点燃昏沉天幕。
那身影至今想起仍让赵姓青年心潮澎湃五味杂陈。
“话是没错,千古之理!可孟轲也要审时度势!你不面对现实时局吗?”彼时尚且年轻赵姓青年试图说服,声音带难掩急切担忧,“强极则辱,刚极易折!寻一方势力,借力打力,徐图良策,方是长久安邦之道!单凭一人一剑,你能杀尽天下魑魅魍魉吗?”
“若人人皆犹豫不决审时度势,畏首畏尾权衡利弊,那‘虽千万人吾往矣’气魄又算什么?岂不成空谈笑话?”林初心回头,目光平静却带千钧之力直视,“那是需要牺牲的!真正英雄,从来不是在算计中诞生,而是在无数前仆后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牺牲中,才被铸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