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见诗词心生敬意 勤相处渐萌恋情(2/3)
晓云的几句话提醒了她。
徐晓云不知道王梨花爱向河渠,但发现了褚国柱的意图,同时王梨花也很接近褚国柱,她觉得这样做很危险,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她说:“有人说褚国柱爱上你了,可得小心点儿,人家是有女的的,另外宗启明他们的手段……”
啊,原来如此,向河渠大概是听到这方面的谣言了,这些家伙的嘴呀,真该死,信口雌黄,害人不浅呐。
姑娘心头宽松了一些。
她想如果向河渠真因为这个而疏远了她,不正说明他也有意吗?不过是不是因为这一点呢?必须了解一下,也必须说清楚。
她找到向河渠说:“我,我想问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向河渠说:“问件事?可以,可以,只要我知道的,都可以悉情相告。
”“很好。
有人说我跟褚国柱在谈恋爱,你相信吗?”王梨花是个思想比向河渠开放得多的姑娘,同时事关终身大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问题说出来了,她瞪着大眼睛,咬着下嘴唇,紧张地等待着向河渠的回答,就好像在法庭上等待法官的宣判一样。
可是向河渠却愣住了,没料到要他回答的竟是这么个问题。
真难呐,向河渠老实,但反应并不迟钝。
一个姑娘家问一个小伙子这样的问题意味着什么?他并不傻,同时几个月来的常有这样的现象:群众性集会场合,只要他往王梨花坐的地方这么一看,总会发现她正注视着自己,而当看到他的目光转过来了,马上避向一别处,一会儿又扫射过来。
有时候,他写完了一段,猛抬头也会发现王梨花在看着自己。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难道她真的……
“怎么不说话了?到底信还是不信”期待的目光伴随着焦虑的声音使向河渠从回忆中惊醒过来,该怎么回答呢?不信吗?人们在这样说,而且他们的交往也真多。
相信吧,王梨花又是这么个情况。
该怎么说呢?他憨厚地笑笑,当然满可以回答不信,但又拿不很住,这也难怪,在恋爱问题上全无经验的他并不怎么了解女孩子的心,对他来说,那是个神秘的世界。
“你说呀!”“叫我怎么说呢?”“怎么,你真的相信啦?”王梨花失望地问,她神情沮丧地转身离去,边走边委屈地自言自语地说,“连你也相信啦。
”向河渠终于弄明白了,他欣喜地申辩说:“我多会儿说我相信了的?”王梨花一听这话,随即停下脚步,猛转身,抬头问道:“那你——”向河渠发现姑娘的眼中闪着泪花,他嗔笑着说:“你呀,还问人家呢,首先你就不相信人家嘛。
”
漫天的阴云消散了,王梨花喜滋滋地帮向河渠带上门,走了,她要他好好地休息。
向河渠家住农村,在他的记忆里婚姻嫁娶似乎主要是父母和媒人的事,当事者反而倒无所谓了。
他没有谈过恋爱,也从没喜欢过女孩子。
小学到高中,他都担任着学习委员,看到女同学的成绩一般都不及男同学,尤其是初二以后;他又看到女同学喜欢生气,脸短,喜欢叽叽喳喳地背后议论人,因而不怎么看得起女的,姐姐心灵手巧,心眼儿也好,有好吃的先让他和妹妹吃,那怕去挑猪草,也让他挑心小锹,他喜欢姐姐,但那是姐姐,是另一种感情的爱。
王梨花闯进了他的心灵,使他一贯平静的心胸顿时激起激情的波涛,虽然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爱,流言使他丧魂落魄,知道自己爱上王梨花了,但考虑到人家一贯相处很好,自己不应该介于其中,同时谁知道自己是不是自作多情呢?因而自觉地保持了距离,不料王梨花的这一番表白又使他重新萌发了希望。
但是希望不等于现实,王梨花究竟爱不爱自己呢?他渴望能弄清楚。
王梨花也有这样的愿望。
表明自己没有跟褚国柱或者其他人谈恋爱,仅仅是消除估计中的误会,向河渠究竟爱不爱自己,还不知道。
几个月的相处,从旁观察发现向河渠除了喜欢初一(四)的李晓燕外,基本上不怎么和女同学交往,而那个李晓燕又太小了,而且是叫他哥哥的。
听他的同学说在上高二时老师曾批评他有十八世纪的思想,同学们有称他为修道院的道人,褚国柱就当面叫过他“老道”,一切迹象表明他没谈过恋爱。
年龄相仿的女同学中,他只同自己比较热情,但是热情不等于爱情,她要的是爱。
青年人的害羞心理使得他俩各自鼓足了好几次勇气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总是临阵失却了勇气;小小的波折促使他俩急于弄清对方的心迹,他们都害怕失去对方,于是捉迷藏式的对话时断时续地进行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底是街上的女孩子思想解放,脑子也灵活,没人在场的时候,王梨花通过扯闲话有意无意地扯到自己的胃病及其他病症,她说:“真羡慕你们哪,身体象铁打的一样,唉,象我这样的身子,将来谁跟我在一起,都会受拖累的,恐怕不会有什么幸福噢。
”
由于双方都有心,因而话刚落音,向河渠就明白了,他笑着说:“年纪这么轻就失望啦?身体有病,治呗!我爸在我们那一带也算有点儿小名气,要是您愿意的话,让我爸给您治。
至于说拖累,我想如果有谁能幸运地同您生活在一起,只会感到幸福的,只怕想受您的拖累还受不到哪。
”
“嗬,给你这么一说,我的病还是别治的好嘞。
”“那倒不是这么说,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不要说一方身上有点病痛,纵使有重大伤残,也不会看成是拖累,幸福哪里只属于无病无痛的人呢?至于病当然应该积极治疗,我不是说能负责让我爸给您治吗?就是不知道您愿意不愿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