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芸芸(二)(3/3)
”
行。
怎么不行。
如果是他,怎么都行。
……
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年末那日,黄钟大吕声声震天。
瘫在榻上的太上皇无能为力,颤抖着落下泪来。
薛介倚着门,静静望着昭明殿的方向。
听到身后呜呜的哭声,他步入殿内,好心地帮他把半掩的窗户推开。
……好叫他听得更清楚些。
……
此间乾坤更始,日月新天。
礼部尚书常遇兴身着锦服严裳,朗声宣布着一件又一件要事。
其一,从次日起,弃用原来的“天定”年号,改元“乐和”。
据常尚书说,此号取自于礼记“乐者,天地之和也”。
但在知情人心里,这取的极有可能是乐无涯的乐。
其二,后宫尊奉两位太后,并以天下荣养。
其三,他父皇自知自己不中用了,禅了个位,而新帝礼尚往来,为他上了个“太上皇帝”的尊号,以示尊敬,并刻了个小玉玺,供他日常当个玩意儿把玩把玩。
当然,别的就没有了。
在林林总总的要事之间,掺杂着一件事,看起来并不那么起眼。
史上不少帝王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但这事儿却在群臣们的心头掀起了一场狂澜,差点连脸上严肃的表情都要绷不住了,纷纷把头埋下去,以免失态。
——当今新帝,昔承项知节之讳,取“知通而节”之意。
新帝深念“项知节”中“节”之一字,关涉甚广,既关乎士子们“气节”、“节制”、“礼节”等种种立德之本,也与百姓的日常节庆息息相关,实不可废。
为免天下人书写之困,新帝决意,特除此讳,转择“涯”字为名。
如此一来,既合《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古训,且此字较为生僻,庶民少用,可免避讳之扰。
综上所述,从即日起,项知节改御讳为“项知涯”。
所有典籍文书、街衢命名,凡遇“节”字,皆复其本字。
新讳“涯”字,惟有奏章、官牍等官方文书,需依例避写,寻常文字则不予拘束。
闻言,前来赴约的赫连彻难得满意地点了下头。
这还差不多。
项知是,也即新封的端亲王,在底下听得眉头乱跳,颇想撬开上头那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脑壳,看看里头装的是什么东西。
裴鸣岐则是瞠目结舌。
他自问干不出这样的事。
他当年净想着把小乌鸦抓回裴家,叫他改姓裴了。
而闻人约则是第一个呼应的:“陛下改此一字,非只为免万民避讳之扰,更是昭告天下,我朝疆域永无涯际,陛下求治求知之志,亦无涯矣。
”
他俯身一揖:“臣,明相照,愿与皇上一体同心,谨奉诏命。
”
旁人看来,明相照先前是惠王爷的人,如今趁着吉日逢迎一番,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唯有闻人约心中清楚,他所求之志,与那人从来是一样的。
或许如此这样,心友一生,也算永恒。
……
典仪将尽,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撩袍称臣。
天下俱拜。
在这四海臣服的时候,项知节却不看旁人,只牢牢看准乐无涯。
而乐无涯无礼至极,不拜不跪,仰面视君,轻巧灵快地一眨眼睛。
从此,你非孤臣,我非寡人。
江山万里,你我共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