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撑一天是一天。
”
张阳打断他,目光坚定。
“看着他们活活饿死,我做不到。
去办吧,尽量低调,但该做的,必须做。
”
“是!”
陈小豆不再犹豫。
数日后,峨眉县外,一个简陋的粥棚悄然搭起。
每天清晨与黄昏,总有数百灾民排起长队,领取一碗稀薄却滚烫的米粥。
士兵们轮流值守,有人见老人孩子骨瘦如柴,不忍心,悄悄多舀半勺。
消息如风般传开。
灾民们口口相传,称张阳为“张青天”,称他的兵为“菩萨兵”。
他的名字在民间如春雷滚动,声望空前高涨。
然而,这善举很快传到了王奎耳中。
他正愁无隙可乘,一听此事,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写报告呈送陈洪范。
“师座!”
王奎在师部慷慨激昂。
“这张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私自动用军资,广设粥棚,收买民心!如今那些泥腿子只知有张营长,不知有您!他这是要干什么?图谋不轨,培植私党,意图割据一方吗?!”
陈洪范听完,眉头紧锁。
他当然知道张阳可能是出于善心,但王奎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
乱世之中,兵权之外,民心更是利器。
一个既握兵权、又得民心的下属,足以让任何上位者寝食难安。
他召来张阳。
“听说你在青神设粥棚,救济灾民?哪里来的钱粮?”
陈洪范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
张阳坦然道:
“是。
卑职见灾民惨状,不忍坐视。
恐生民变,亦为彰显师座爱民如子之仁德,至于那粥蓬里的粮食,都是我营官兵不忍百姓饿死,从军粮中节约下来的口粮”
陈洪范冷哼一声:
“仁德?怕是有人觉得你张营长比老子更仁德吧?做善事是好事,但要懂得分寸!你是带兵的,首要任务是整军经武,保境安民!不是去抢县太爷的差事!更别让人误会你另有所图!明白吗?”
张阳心头一凛,知道这是警告,立刻立正:
“卑职明白!绝无二心,请师座明察!”
“嗯,明白就好。
”
陈洪范摆摆手。
“下去吧。
”
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粥棚在陈洪范的默许下继续存在,但张阳也清楚,自己已被盯上。
他站在营部院中,望着远处排成长龙的灾民,心中五味杂陈。
在这乱世,连做一件善事,都如履薄冰。
喜欢穿越抗日1937请大家收藏:()穿越抗日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