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坤宁悲声(1/3)
南京城的硝烟味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却已弥漫起另一种更为沉重、更令人心窒的气息——悲恸与药石无力回天的绝望。
永乐大帝朱棣,身着缟素,不再是那个在千军万马中咆哮冲锋的燕王,他只是一尊失去挚爱的、沉默而憔悴的雕像,矗立在坤宁宫冰冷的大殿之外。
殿内,檀香与哀哭交织。
巨大的棺椁肃穆停放在中央,里面长眠着大明母仪天下的仁孝文皇后——徐仪华。
她走得突然,却又似乎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数年靖难,她镇守北平,抚育子女,协调后方,心力交瘁。
仿佛等到丈夫功成登基的那一日,她那根紧绷的弦便倏然断裂,将所有疲惫与病痛彻底释放,迅速将她吞噬。
太子朱高炽肥胖的身躯艰难地跪在蒲团上,哭声悲切而合乎礼制。
他悲伤,为失去慈母;他也惶恐,未来的深宫之路,少了最坚定温暖的庇护。
汉王朱高煦跪在一旁,腰杆挺得笔直,他的哭声更像是一种宣告,宣告着失去母亲的悲痛,也或许在宣告着某种失去制约后的野心滋生。
他的眼角余光偶尔扫过身旁的太子大哥,复杂难明。
而在一个相对不那么起眼的角落,四皇子朱高晟跪得笔直,却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魂魄。
没有人知道,这具年轻皇子躯壳里的灵魂,来自六百多年后的未来。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曾以为凭借对历史的感知,可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安稳度日,甚至笑看风云。
但他低估了情感的力量。
徐皇后,是他的母亲。
不是历史书上一个冰冷的名号,而是真切给予他温暖、智慧与包容的女人。
只有在她面前,朱高晟偶尔流露出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思维和话语才不会被视为“怪诞”,反而会得到她好奇而鼓励的眼神。
她会轻抚他的头,叹道:“我儿高晟,心思总是这般奇巧,似与常人不同。
”那语气里没有责备,只有探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怜爱。
是她,在这等级森严的深宫,默默包容了他一些“不合礼数”的行为——比如对身边小太监下意识的平等对待。
此刻,巨大的悲痛和后知后觉的历史无力感狠狠攫住了朱高晟。
他知道徐皇后会早逝,但他以为自己能做些什么。
他尝试过暗示太医,尝试过提供一些现代的卫生营养观念,但历史的车轮沉重无比,他微弱的力量如同螳臂当车。
最终,他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泪水无声地从他眼眶中汹涌而出,不同于朱高炽仪式化的哀哭,也不同于朱高煦带有表演性质的悲嚎,他的悲伤是寂静而深刻的,是一种灵魂被撕裂的痛楚。
他紧紧咬着牙,下颌线绷得死死的,才没有让自己失态痛哭。
身体因为极力压抑而微微颤抖。
一个小太监,名叫小柱子,是自幼跟在朱高晟身边的。
他小心翼翼地跪行过来,手里捧着一杯温水,声音带着哭腔,低低地劝道:“殿下,您跪了一天了,滴水未进,娘娘在天之灵见了,也会心疼的……您喝口水吧。
”
若是其他皇子,此刻或许一个眼神,自有大太监将这不识时务的小奴才拖下去。
但朱高晟没有。
他缓缓转过头,通红的眼睛看着小柱子满是担忧和同样悲痛的脸,竟然真的伸出手,接过了那杯水。
他的指尖冰凉,触碰到小柱子温热的手时,小柱子浑身一颤,不是害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