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议政(2/3)
在裴寂暗自观察着李建成的反应,并心生误解的同时,另一道更加锐利、更加审慎的目光,也始终未曾离开过他这位太子大哥——那便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的目光深处,充满了不解与探究。
昨天的李建成,可不是这样的。
那个仅凭三言两语、一份图志、一张会员卡,就将他压制得几乎喘不过气,深感绝望的家伙,会是一个被裴寂这等老朽言论轻易说动的无脑之人?
况且,看父皇上朝时那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那所谓的《四海图志》定然是真的,分量极重!
可他这大哥今天的表现,从“不便公开”到此刻对裴寂言论的“沉思认同”,这一连串的操作,真的让人……琢磨不透啊!
他死死地盯着李建成,很想看看,今天表现得十分异常的大哥,究竟会如何看待这关乎国策与军国尊严的大事。
他眼看着太子先是皱眉、继而思索、随后嘴角竟泛起一丝微笑,最终竟对裴寂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李世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瞬间沉了下去。
难道说……大哥也认为应当“平和”着解决?
是了,大哥携《四海图志》这等不世奇功还朝,此刻在父皇心中,无论是亲情还是功劳,都一时无两,风头正劲。
若是大哥也站出来赞同裴寂所言,再加上父皇本就不愿大动干戈的倾向……
这三股力量若合流,主和派将占据绝对上风!
一想到此处,一股炽热的不甘与愤怒,几乎要冲垮李世民的理智!
这大半天下,本就是他李世民带着麾下将领,在尸山血海里、风里火里,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如今蛮夷叩边,还未对阵,便要自弱气势,用粮食布帛去乞求和平?
今年如此般搪塞过去,明年呢?以后呢?
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更加助长突厥的狼子野心和嚣张气焰!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边境烽烟不断,突厥人拿着大唐“赏赐”的粮秣,磨利马刀,年复一年南下劫掠的场景!
他不甘啊!
一股压抑许久的、对绝对权力的渴望,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奔涌。
他悄悄地、不受控制地,将目光瞄向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尊位。
若是,我为皇帝……
岂容此等误国之言,玷污朝堂!
岂容蛮夷之辈,践踏国格!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狂滋长,再也无法平静。
尊位上的李渊,同样也将李建成那番“皱眉、思索、微笑、认同”的神态尽收眼底。
他心中虽也疑惑,但出于对长子的信任和配合,他还是顺着戏路,带着探询的语气唤道:
“太子?”
李建成闻言,仿佛刚从深沉的思考中被惊醒,连忙站起身,姿态恭敬。
“父皇。
”
他开口,语气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久离朝堂的疏离感与谨慎:“儿臣久不在朝堂,不明当下朝政细节。
方才闻裴相之言,思其‘平和为主’、‘彰显气度’之论,儿臣……深以为然。
”
他此话一出,裴寂及其身边几位主和派官员脸上,不禁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看来这位太子,也并非那般难以捉摸,终究还是听得进“老成谋国”之言的。
然而,李建成的话并未说完。
他微微一顿,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满殿臣工,继续用那种温和而不失分寸的语气说道:
“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突厥之事关乎国运,儿臣见识浅薄,不敢妄断。
故,还想听一听……其他各位臣公之高见。
”
不认同,不反对,顺势又将这皮球轻飘飘地踢了回去!
他现在的核心目标,根本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急需看清这满殿朱紫,在这等重大议题面前,究竟谁是力主抗敌的栋梁,谁是畏战求安的懦夫,谁又是包藏祸心、唯恐天下不乱的投机之辈!
他需要一张清晰的“群臣画像”,来为他后续的“清理计划”提供精准的名单。
可他这番看似谦逊、实则滑头的举动,落在裴寂等主和派眼中,却解读出了另一番意味:
太子虽然行事风格有些不着调,显得有些“没溜儿”,但本质上还是愿意听取他们这些“老臣忠言”的,态度是好的,是可以通过“循循善诱”来争取的对象!
一时间,几位主和派官员交换了一下眼色,心中对这位归来太子的戒惧之心,不由得又降低了几分,甚至隐隐生出几分“此子可教”的错觉。
而这一幕,恰恰全落在了冷眼旁观的李世民眼中。
他看着大哥那副人畜无害、从善如流的模样,再对比昨日那个深不可测、出手便是王炸的兄长,心中的违和感与疑虑,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如同迷雾般,越来越浓。
他这位大哥,究竟想干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的手指,在袖中无意识地蜷缩了起来。
他感觉到,一场比直面突厥大军更加复杂、更加凶险的暗战,已然在这太极殿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就在李世民眉头紧锁,苦苦思索他这位大哥的真正意图之时,大殿之中,猛地炸响了一声如同惊雷般的暴喝!
“裴寂老匹夫,你放你娘的屁!”
这声